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3月31日,“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和泛欧亚科学实验计划(PEEX)在线组织召开可持续发展合作研讨会。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SDG中心”)主任郭华东、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INAR)主任Markku Kulmala参加会议并分别做开场报告。DBAR-HiMAC(高寒区工作组)和DBAR-ENVI(环境工作组)联合主席及相关专家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满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3(SDG13)的地面和遥感观测需求”主题展开,在地面、遥感监测数据支撑SDG13实现数据产品、基础设施及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展交流。
会上,郭华东介绍了DBAR与SDGs的关联,SDG中心建立的目标、使命与发展,DBAR和PEEX在气候行动方面的合作领域建议。Markku Kulmala从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出发,介绍了全球观测站网(SMEAR观测站)的建立、发展进展及其对气候行动科学决策的支撑。SDG中心研究人员介绍了大数据支撑北极可持续发展目标、三极植被变化对比研究和地球大数据支撑SDG13评估发展。INAR研究人员介绍了PEEX和中国合作网络开拓、欧盟H2020项目iCUPE极地环境数据集支撑可持续发展应用及PEEX/INAR地面实验和观测等。
会议认为,地球大数据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的重要手段,面向北极及欧亚区域SDG及开展气候行动是DBAR和PEEX长期合作的重要方向。双方就近期在推动北极地区及泛欧亚区域可持续发展数据合作、DBAR-PEEX合作交流活动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意围绕“地面与遥感监测支撑SDG13”方向开展系列研讨活动。DBAR和PEEX联合邀请领域学者、决策者等研究团体参与讨论,并计划于今年5月和9月进一步展开交流和合作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