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中游地区是长江流域的核心区域,长江中游水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关系着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核心的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洞庭湖与鄱阳湖作为长江中游仅存的两个与长江自然连通的大型湖泊,年径流量占长江年径流总量的四成以上,不仅为长江中下游提供了可靠的优质水源,而且也是中下游洪水的巨大调蓄库,对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维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一系列江湖整治和水资源利用工程等人类活动使长江中游的江湖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改变了长江中游的水文情势,给长江水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受气候变化、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蓄水运行以及采砂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与鄱阳湖和洞庭湖两湖的江湖关系剧烈调整,均出现了湖泊退水加快、枯水期提前且延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引发了各界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在鄱阳湖、洞庭湖湖口兴建水利枢纽工程来应对水情变化引起的潜在水安全和生态风险等设想,受到了各界热议。
在此背景下,科学技术部于2012年启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该项目在国家水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以及大型江河湖水系统变化条件下、水文-环境-生态交互作用关键科学问题引导下,以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为研究区,重点就江湖关系的演变过程与机制、重大水利工程影响机理、江湖关系变化对两湖水文情势、水环境和水生态影响、江湖关系的优化调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在支撑长江中游江湖综合整治规划、三峡工程优化调度、洞庭湖和鄱阳湖重大控湖工程论证以及平息三峡运行对通江湖泊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影响的争论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了实质性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其效应与调控》集合了该计划的核心成果及原项目研究团队近年的持续跟踪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在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过程及重大水利工程影响机理,湖泊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对江湖关系改变的响应机制以及江湖关系健康评价与优化调控的原理和方法三个核心科学问题上取得的进展。该书的出版可为长江中下游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江-河-湖系统综合治理与保护、长江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其效应与调控》出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