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学科组经过全面的资料查询和数据整理,利用质体基因组测序、组装、注释和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对鞭寄生科(Hydnoraceae)鞭寄生属(Hydnora)植物开展了系统发育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Phylogenetic and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Hydnora abyssinica plastomes provide evidence for hidden diversity within Hydnoraceae为题,发表在《BMC生态与进化》(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
鞭寄生科包含鞭寄生属和牧豆寄生属(Prosopanche)两属。前者从南部非洲分布到阿拉伯半岛和马达加斯加,后者从南美洲分布到中美洲。该科是根寄生的全寄生植物,是最古老的寄生被子植物谱系之一,隶属于胡椒目(Piperales),与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细辛科(Asaraceae)、囊粉花科(Lactoridaceae)一起构成该目中有花被的分支。鞭寄生科植物在被子植物中颇为独特,这是由于它们的形态特征极度丧失,如叶子或鳞片缺失以及释放腐烂气味、吸引甲虫授粉的能力,因而被描述为“地球上最奇怪的植物”。
根据《热带东非植物志》(Flora of tropical East Africa,FTEA),在肯尼亚已记录到三个物种,即光被鞭寄生(Hydnora. sinandevu Beentje & Q. Luke)、东非鞭寄生(Hydnora. abyssinica A. Braun)和鞭寄生(Hydnora. africana Thunb)。这些物种通常被用作药物和食物来源,而它们的根可以用来制作革制品。东非鞭寄生在该科植物中的分布范围最大(从非洲南部分布至东非北部)。
本研究首次探讨了鞭寄生科植物的种间质体多样性,报道了来自肯尼亚的7个新的东非鞭寄生的质体基因组,并将它们与来自纳米比亚的东非鞭寄生和来自阿曼的阿拉伯鞭寄生(H. arabica Bolin & Musselman)的质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基于鞭寄生科植物更广泛的采样和质体基因组重建,本研究分析了它们的质体基因组结构、密码子偏好性以及系统发育等内容。
该研究报道了肯尼亚东非鞭寄生的第一个质体基因组。它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编码24个独特的基因。根据系统发育树的结果,来自肯尼亚的东非鞭寄生为单系群,且与纳米比亚的东非鞭寄生和来自阿曼的阿拉伯鞭寄生一起形成一个分支。然而,东非鞭寄生作为一个整体与阿拉伯鞭寄生嵌套,为并系群。这一成果得到了不同结构的质体基因组共同验证以及遗传距离估计的支持,并揭示了非洲鞭寄生属物种中潜在的多样性。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和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支持。
图1. 肯尼亚东非鞭寄生的质体基因组和它的花
图2. 基于83个质体-位点数据集的肯尼亚东非鞭寄生的系统发育位置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