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天文学家在不同的观测中发现,宇宙需要一种不可见的能够提供引力的物质即暗物质。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是暗物质粒子模型中的重要候选者,一些模型预言WIMP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可以形成GeV-TeV能区的谱线。来自于天体物理过程的高能辐射与带电的宇宙线粒子相关,这是由于加速和能损的过程通常不会集中于某一个能量,因而天体物理过程产生的伽马射线辐射是一个连续谱。假若在伽马射线能区发现一条线谱,预示着某种来自暗物质或新物理的未知过程。天文界积极开展线谱搜寻工作。近年来,科学家利用费米卫星观测的银河系中心、星系团和矮星系等多个区域的伽马射线数据搜寻GeV-TeV的线谱,限制了暗物质的参数空间。
对于线谱搜寻,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是关键因素。高能量分辨使潜在的信号更凸显,且显著降低系统误差的影响。费米卫星具有大的接受度,但它的能量分辨率大于6%。相比之下,“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最佳能量分辨率优于1%,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线谱搜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提升线谱搜寻的灵敏度,“悟空”号合作组在分析方法上有重要创新:构造了一个与线谱灵敏度相关的探测器参数,根据参数优化光子挑选策略获得了线谱灵敏度最优的数据;挑选出在量能器内转化的光子事例,并将它们纳入到数据分析。
基于此前5年的观测数据,“悟空”号合作组在10 GeV到300 GeV的能区内进行线谱信号搜寻,对暗物质湮灭截面的上限和衰变寿命予以了强的限制。如图所示,“悟空”号在接受度只有费米卫星的1/10的条件下获得了和费米卫星相当的限制水平。在暗物质衰变情形,“悟空”号在100GeV以下能区比费米卫星强1倍左右。该结果证明了高能量分辨探测器在暗物质搜寻方面的发现潜力。
该工作是“悟空”号的首个伽马射线数据分析结果,在线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的支持。“悟空”号合作组由来自三个国家超过140位科学家与工程师组成。
“悟空”号对暗物质湮灭到双光子通道的截面上限(左)和衰变到光子、中微子的衰变寿命下限(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