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声波的非对称传输因在声学二极管、声通讯收发隔离等方面的用途,成为声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非对称传输声学器件通常采用非线性或有源结构来实现,但这些结构复杂且体积庞大。近年来,带有损耗的非厄密声学体系为实现线性介质中的非对称声学透射或反射提供新途径。
近期,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杨玉真,及其导师、研究员杨军、贾晗等,通过引入周期调制的损耗,利用声栅实部折射率和损耗对衍射的共同调制作用,在非厄密声学衍射栅中实现对衍射束声能量的调控。相关研究成果以Diffraction control in a non-Hermitian acoustic grating为题在线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以往利用声学人工结构实现聚焦、成像等声波传播调制的工作中,损耗通常被视为不利因素。该研究却利用损耗和实部折射率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声栅中衍射束的调控。
研究人员通过在波导板上开设辐射小孔引入损耗(图1a),并设置内插柱子阻挡声波在波导内的直接传播,增大实部折射率(图1b)。这两种结构对损耗和实部折射率的调制相对独立,将它们组合(图1c)即可实现对损耗和实部折射率的共同调节。将开设小孔的波导板、内插柱子以及二者组合体三种结构各取30个分别排列后组合在一起,得到声栅的一个样件单元,实物样件采用3D打印技术,由感光树脂固化而成(图1d)。
为验证该非厄密声栅的衍射调控能力,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3.1kHz处的仿真和实验测量声场如图2所示,相对无损耗声栅而言,引入损耗的非厄密声栅负入射的+1阶衍射束受到完全抑制,正入射情况下-1阶衍射束的能量反而得到增强。因为在实部折射率和损耗对衍射的共同作用下,此时+1阶衍射波矢的强度为零,但引入损耗反而增大-1阶衍射波矢的强度。
利用损耗调控衍射声能量分布的方法为声传播的调控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图1.结构示意图:(a)辐射小孔结构(b)内插柱子结构(c)组合结构(d)3D打印的实物样件
图2.仿真和实验测量声场:(a)非厄密声栅的负入射(b)非厄密声栅的正入射(c)无损耗声栅的正入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