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直播摘要
刘建军:展示在南北两极获得的图象
发布时间:2011-09-25 【字号:  
我们要展示一下,我们在南北两极获得的一些图象,这也是一个拓展任务,当时成像范围,太阳高度应该是大于5度,如果太阳高度太高了以后,相机角度不好,无法成像。后来我们根据情况,把相机开到最大度,它对同一个物体进行64次曝光或者是96次曝光,能够得到低太阳高度角比较暗地区的图象数据,这样的话,在今年5月份,我们把全球的数据都获得了。
这个是在北极区,当时我们得到的数据是不完整的,有一个洞,这个洞之所以会存在,不是因为我们的相机不够好,没有获得这个数据;而是因为轨道倾角是91-94度左右,这样的话我们在继续成像的时候就不会经过这个极点了。为了获得数据,我们把这个轨道倾角进行了调整,最后调到89度,这样我们就把急需的数据也得到了。南极当时也存在这样一个漏缝,它大概是80-60%这样一个范围,后来我们经过调整,也是把极点的数据拿到了。拿到了这个数据,把100%的数据获得了。其实它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在月球的两极,它有一些太阳永远照不到的地方。

我们也分析了,南极和北极这样一些区域里面,有哪些是这样的区域?比如说刚刚说的极点。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根据我们的数据来看,上面是把一个多月的数据全部叠到一块的效果;下面三张,第一个是5月10号,然后过了三天,然后过了十天。第一张太阳是从下方,这张是从右上方,这个是从正上方。

因为地形的起伏变化,可能有太阳光照非常好的地方,因为夹角非常小,太阳几乎是平行照过来的,经常会有太阳。我们也分析了,在月球的南极也有一些,在它的下旬,7、8、9月这样的时间点,也有一些光照非常好的,这些红色的区域和白色的区域,光照时间都能够达到60%,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希望在这方面进行科学探测的主要原因。

关闭窗口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