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安装KATRIN主光谱仪的内电极系统。图片来源: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国际氚中微子实验(KATRIN)团队10日公布了对中微子质量上限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测量结果,将其限定在0.45电子伏特(eV)以内,这还不足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这项成果进一步约束了这一宇宙中最神秘的基本粒子之一,并推动物理学超越标准模型发展。该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
作为电中性的基本粒子,中微子是宇宙中最丰富的粒子之一,以三种不同的“味道”存在: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tau中微子。这些不同类型的中微子可相互转换,这种现象被称为振荡,提供了中微子具有质量的有力证据。这与标准模型最初假设的无质量中微子相悖,然而测量它们的确切质量依然是粒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大难题。
KATRIN实验通过分析氚的β衰变来探索中微子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氚核转变为氦核的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电子反中微子。通过研究这个过程中电子和电子反中微子之间总衰变能量分布,科学家能够推断出中微子的质量。在2019年至2021年间进行的5次测量活动中,KATRIN合作团队经过259天的数据收集,测量了大约3600万个电子的能量,数据量达到了以前的6倍之多。基于这些数据,他们设定了有效电子中微子质量的上限为小于0.45eV,置信度达到90%,这是目前实验室获得的关于中微子质量最严格的限值。
KATRIN实验计划在完成总计1000天的数据采集后于2025年结束。届时,通过对完整数据集的分析,研究人员预计能够在90%的置信水平下估计出接近0.3eV预测值的有效电子中微子质量。
这项工作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中微子本质的理解,也为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开辟了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