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根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22日发表的一项生物学研究,新孵化的翼龙或许直接就能飞,不过飞行能力可能和成年翼龙不同。
翼龙是一类会飞的爬行动物,生活在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约2.28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由于翼龙蛋和胚胎化石十分稀少,孵出的幼体和较小成体很难区分,因此新孵化的翼龙是否能飞的问题一直没有答案。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研究人员达伦·乃什及其同事利用之前4个经鉴定的孵出幼体和胚胎化石的翼部测量数据,模拟了孵出幼体的飞行能力。这4个化石来自两个物种,分别是格氏南翼龙和董氏中国翼龙。研究人团队还将这些翼部测量数据与同一物种的成年个体进行了比较,并将3个孵出幼体的肱骨强度与22个成年翼龙的肱骨相比较——肱骨是翼的组成部分。
研究人员发现,孵出幼体的肱骨甚至比许多成年翼龙的肱骨更强壮,这显示它们的强度足以支持飞行。研究人员还发现,虽然孵出幼体拥有适合长途飞行的细长双翼,但它们的双翼比成年翼龙的更短更宽,翼部面积相对孵出幼体的体重和身形都偏大。翼的大小或导致孵出幼体的远距离飞行效率不如成年翼龙,但可以让它们飞起来更矫健,随时调整方向和速度。
研究团队推测,翼龙孵出幼体的矫健飞行姿态或能帮助它们快速躲避捕食者,并让它们比成年翼龙更适合追捕灵活的猎物,飞过茂密的植被。科学家们认为,这或许表明翼龙在孵出幼体时曾定居在致密的环境,到了成年后又换到了开放的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