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7月25日公布了中国团队研发的一种寨卡病毒抑制剂。动物实验表明,该抑制剂成功降低了怀孕小鼠及其胚胎中的寨卡病毒水平,且不会对怀孕鼠造成伤害。这为抗寨卡病毒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近几年,在中南美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暴发的寨卡疫情已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构成严重威胁。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会将病毒传播到体内的胚胎中,可能造成胎儿的先天缺陷。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2月宣布寨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认为该病毒已经从此前一种温和的威胁发展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而且直到目前,尚没有一种用于治疗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药物被批准使用。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此次成功研发出一种能够灭活寨卡病毒的多肽候选药物Z2。他们发现,这种多肽能与病毒的表面蛋白结合,扰乱病毒表面稳态,致其穿孔,最终使病毒失去感染活性。据介绍,他们还发现Z2多肽具有穿透胎盘屏障的能力,不仅能让被感染孕鼠血清中的病毒受抑制,还能显著降低其腹中小鼠胎儿的病毒感染率,阻止母婴垂直传播。动物实验还证明,在小鼠接受药物治疗期间,药物分子并没有对怀孕小鼠或胚胎产生任何副作用。
虽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测试这种抑制剂对人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这种使寨卡病毒粒子失去活性的方式,将能够被用于研发新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应用于高危人群(例如孕妇)的寨卡病毒感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