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大红斑
夏威夷双子座北部望远镜与“朱诺”号协同观测的结合图像
大红斑
夏威夷昴星光学望远镜拍摄的木星图像图片来源:NASA官网
北京时间7月11日上午9时55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经过近木点,正式飞掠太阳系著名风暴系统——木星“大红斑”,将在其上空约9000公里的地方飞过。NASA一位发言人称:“这将是人类首次近距离观察这个巨大的风暴,这场风暴从1830年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它或许已经存在了超过350年。”
“大红斑”是一种涡旋风暴,对它的观测持续了几百年。借助卫星和地基望远镜的观测,我们已经知道,风暴的直径比地球还大,但却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它一直是木星最为鲜明的标志物,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充满了好奇心。
当“朱诺”号经过近木点时,再飞行11分钟33秒,大约飞行39771公里,就直接位于“大红斑”的上方。此时,“朱诺”号探测器载荷的9个仪器将同时启动,这些设备将透过云层获取“大红斑”多项数据,重点考察其风暴深度,以及涡旋的运行机制。
在“朱诺”号执行任务期间,为了与其协同观测,一批地基观测设备一并将“目光”对准了这位太阳系行星之王,获得了木星及其“大红斑”的系列图像,取得了重要的木星大气数据和系列成果。
其中,今年5月18日,夏威夷毛纳基山上,美国大学天文联盟建设的双子座北部望远镜和日本国家天文台在那里建造的昴星望远镜,同时以不同波长的高分辨率“望向”木星,最新观测结果补充了此前获得的木星大气动力学研究成果。
NASA官网此前报道称,双子座北部望远镜通过特殊的近红外滤光片观察木星,发现其大气中显露出甲烷和氢气的混合物;而昴星望远镜的冷中红外相机和光谱仪,则对木星大气不同高度的温度比较敏感,观察结果显示,在“大红斑”内部,越向中心越冷阴多云,外缘则更暖和,但其西北部地区异常动荡和混乱。
“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是NASA“新疆界计划”的探测项目,2011年8月5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开始踏上远征木星之旅。今年7月4日,“朱诺”号已在木星轨道上飞行整整一年,绕行轨道达1.145亿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