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成年心肌细胞是不能再生的细胞,这一被写入医学教科书的认知有望被彻底颠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曾春雨的科研团队,用最新的实验结果直观地显示了成年心肌细胞不但具备再生能力,而且通过调控后其子代细胞还具备收缩功能。该团队的心肌再生课题组王伟副教授等人历时6年攻关,于6月23日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期刊《循环》上在线发表此成果。
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过程中,心肌细胞的丢失是主要的病理过程。目前的药物、介入支架、冠脉搭桥手术等临床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病情,但并不能逆转疾病的发展。然而,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都被视为不具有再生能力或再生能力极弱的细胞,被医学教科书定义为永久性细胞,一旦损伤则永久丧失,“心肌再生”被认为是不能实现的梦想。
课题组在解决体外成年心肌细胞培养的关键技术后,利用活细胞工作站,直观显示了心肌细胞分裂的全过程,并对其增殖分裂的机制展开研究。用适当的条件诱导,让心肌细胞具备较强的增殖能力,其增殖比率达到7.0%,比国外研究的0.5%提高了14倍。实验中还发现,终末分化的双/多核心肌细胞与单核心肌细胞的增殖能力基本相似,改写了既往学术界“只有极少数幼稚的单核心肌细胞有增殖可能”的观点。课题组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进一步发现,这些终末分化心肌细胞是以“去分化—增殖—再分化”的过程再生出新的心肌细胞。
曾春雨介绍,该研究揭示了成年心肌增殖的生物学特征和心肌内源性再生的重要途径,并探明了心肌再分化的具体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带来曙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