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首页 > 每日科学

纳米药物穿上“马甲”有望以癌治癌

2016-11-21 来源: 科技日报 马爱平 刘伟东 周圆
【字体:

语音播报

  记者日前从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悉,该学院博士郑明彬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蔡林涛合作,在同源靶向纳米载药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新突破,发展了“以癌治癌”的新疗法,研究成果近日在纳米领域顶尖期刊《ACS Nano》上发表。

  郑明彬介绍,其研究团队构建了包载吲哚菁绿(ICG)的聚合物——癌细胞膜仿生纳米颗粒(ICNPs),并应用于同源MCF-7乳腺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癌细胞膜上表达的黏附分子,如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神经钙黏素、半乳糖凝集素,通过受体—配体结合形式,能够将癌细胞彼此相互“定位导航”与“锚定”。纳米颗粒穿上癌细胞的“马甲”能够黏附识别MCF-7癌细胞的膜上黏附分子,避免了繁冗的化学靶向修饰和潜在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癌细胞膜包被后,纳米颗粒不仅伪装了自己,减少了肝肾的截留,最终实现了对MCF-7肿瘤的同源靶向富集。在荧光/光声双模成像引导下,采用近红外激光激发,精确控制肿瘤部位的局部温度,实现了癌症可视化精准治疗。”郑明彬说。

  郑明彬说,纳米颗粒外层磷脂的材料是癌细胞膜,是从肿瘤组织中的癌细胞中提取出来的;其利用颗粒外层的黏附分子靶向识别癌细胞上同种或不同种的黏附分子,从而实现癌细胞的诊断,在激光光照条件下,纳米颗粒的光敏剂产生热量杀死癌细胞;其来源于肿瘤,应用于肿瘤,实现了“以癌治癌”。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