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麻省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β淀粉样蛋白在保护大脑免受细菌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适量蛋白可消灭有害细菌,但免疫系统功能一旦下降,反而会产生大量β淀粉样蛋白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或将改变这一老年病的治疗方向。
β淀粉样蛋白是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主要药物靶标,其数量少了、多了都不好。此前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其在体内发挥什么作用。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别利用白色念珠菌感染仓鼠、蛔虫和线虫,发现高表达的β淀粉样蛋白具有保护作用,未被感染的细胞数量翻了一倍,存活率提高一倍。他们还用沙门氏菌使老鼠患上脑膜炎,可过量产生β淀粉样蛋白的基因小鼠,比没有该蛋白质的小鼠存活率高两倍。当将细菌注射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小鼠大脑,淀粉样蛋白斑块在48小时内形成,呈现了该疾病的特征。研究人员对迅速形成的淀粉样蛋白斑块进行分析时发现,每个斑块中间均含有沙门氏菌。
新发现表明,阿尔茨海默氏症可能是由感染导致形成过多的β淀粉样蛋白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大脑,导致淀粉样蛋白形成,引发炎症,加速了病情的发展。研究人员还发现,β淀粉样蛋白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在于防止细菌附着到宿主细胞,并最终捕获细菌。
新发现可能改变科学家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方法。目前大部分的药物试验是循着减少炎症的方向进行开发,但如果淀粉样蛋白产生和沉积是先天免疫反应,那么针对免疫系统及细菌的治疗可能才是正确的研究方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