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首页 > 每日科学

基因测序找出肠道核心微生物群

有助于建立评价标准判断多种疾病

2016-05-19 来源: 科技日报 常丽君
【字体:

语音播报

  人类肠道中有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也称为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如肠炎、肥胖、糖尿病等都有关系。最近,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荷兰格林宁根大学两个团队分别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通过两项大型研究计划找出了肠道核心微生物群,为进一步建立生物标记体系,评估肠道菌群是否正常提供了线索。

  肠道微生物组能产生维生素、酶及其他化合物,帮助消化代谢,调节免疫系统,甚至可以作为一个额外的器官,对人体生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多年来,人们通过研究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组,掌握了大量与一种或多种疾病有关的细菌名单,但从微生物组监控到诊断和临床实践,中间还有很大困难。

  格罗宁根大学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傅静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要帮助未来的临床研究,关键一步是给肠道菌群建立一个“正常”标准。目前研究人员已能通过基因测序来分析、评估人类粪便中所含的肠道菌群,人体和环境的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菌群成分和数量,找出二者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到特定的生物标记,用来判断多种疾病。

  鲁汶大学通过弗拉芒肠道菌群计划(FGFP)收集了1106人的菌群样本,找出了决定个体间菌群差异的主要因素。格罗宁根大学通过基因组测序研究分析了1135人的宏基因组数据,发现多个能用来分析和预测菌群组成和功能的生物标记,以及多个常用药物对菌群功能的影响。两篇论文进行了相互佐证,主要影响因子具有92%的一致性。

  结合两项研究的数据库及其他英美国家的研究,确定了包含664个属的人类核心微生物群,即95%的人肠道都有这些菌属。

  傅静远说,肠道微生物组差异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如环境、服药、吸烟、饮食习惯、疾病等,我们共检测了207个因子,这些数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怎样通过药物和饮食来调节肠道菌健康,但人类肠道菌群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上一篇: 转基因拟南芥研究能提高作物生长速度
  • 下一篇: 肠道细菌也遗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