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9月14日,考古工作者在龙骨坡遗址工作。新华社记者 唐奕摄
9月14日,黄万波(左一)正在辨别一块出土化石。新华社记者 唐奕摄
脚踏解放鞋,肩挎工具包,91岁的黄万波健步来到龙骨坡遗址门口,开启新一天的“约会古人类”之旅。
黄万波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由他牵头组成的三峡古生物考察队来到重庆市巫山县,经过考察和试掘发现了龙骨坡遗址,发掘出疑似直立人左下颌骨残段和上门齿等化石。遗址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此前进行的4个阶段发掘中,据不完全统计,龙骨坡遗址共发掘出哺乳动物化石116种,石器超过1000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8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持,龙骨坡遗址启动第5阶段发掘。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在探方内仔细清理土层,对相关区域记录并拍照。
“能够见证这次发掘,对我这个曾经参与过龙骨坡发掘的老兵来说,心情特别激动。”黄万波说,本阶段发掘有望出土更多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及相关人工制品,为揭示人类发展进程,实证三峡地区百万年人类史提供更丰富的材料,有重大学术意义。
黄万波和队员们一道住在遗址附近的巫山县庙宇镇,每天上午8点开工,每周工作6天。他一直扎根现场,为青年学者提供技术支持。
“黄老师,您看看这块化石是不是鹿犄角?”每当有队员过来请教,黄万波都会仔细观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判断和依据。
“我提倡考古工作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多走进田野,加强野外调查,对于史前文化遗址尤其如此。”黄万波说。
“龙骨坡遗址灵长类动物的思维能力达到了什么程度?对于揭示人类发展进程有何重要意义?许多谜团等待着我们去破解。”黄万波说,人类能在进化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是因为人类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了解人类源起的意义也在于此。
令黄万波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古人类研究充满兴趣,他们从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入到此次发掘任务中。发掘期间的每周五晚,黄万波还会在镇上的办公室内给队员们上一堂课,和大家分享自己对龙骨坡遗址和古人类研究的思考。
“虽然我年龄偏大,但身体条件还可以,那就要继续为这份事业做出新的贡献。”黄万波说。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