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4400万年前藏东南从沙漠变森林

2020-07-01 来源: 中国科学报 韩扬眉 刘晓倩
【字体:

语音播报

  日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丁林团队首次利用多种定量指标重建了青藏高原分水岭山脉东段的隆升历史,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从低海拔沙漠到高海拔森林的重大环境转变,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对于亚洲季风格局和区域环境类型演化的驱动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生熊中玉介绍,青藏高原分水岭山脉从东向西主要包括横断山、唐古拉山和喀喇昆仑山,是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其形成、隆升对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古环境格局都有重要影响。

  贡觉盆地位于横断山北部,是研究青藏高原分水岭山脉隆升历史的理想地区。研究人员利用氧同位素古高度计和碳酸盐岩古温度计,结合棕榈植物化石、高精度火山岩年代学、气候模拟和前期研究结果发现,5400万年前,以贡觉盆地为代表的藏东南地区还是一片低地,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年均气温高达24℃,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生长着亚热带植物群。

  “到4400万年前,在印度大陆向北俯冲作用下,贡觉盆地抬升至3800米,藏东南地区快速抬升至与现今相似的海拔高度。”论文通讯作者丁林说。伴随着地势抬升,季风开始在藏东南地区起主导作用,气候变得较为湿润和凉爽,年均气温降至7℃左右;与此同时,植被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高山森林,接近现今藏东南地区的环境类型。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0.116312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7-01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