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首次验证六光子量子非局域性

2015-12-31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刘爱华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世界上最高保真度的六光子纠缠态,并首次验证了六光子的量子非局域性,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23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

  量子非局域性问题起源于爱因斯坦与玻尔对量子力学的争论,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不够完善,“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玻尔等人则认为量子随机性是宇宙的一个基本特性。越来越多的实验使人们接受量子非局域性的观念,即量子态是个整体,如果对一个系统进行测量,那么同时会影响另一个系统的状态。也就是说,上帝即便会掷骰子,掷出的骰子也是联动的。

  近年来人们已经能够制备六光子甚至八光子纠缠态,但保真度有限。研究人员一方面提出了多体GHZ悖论的普适构造方法;另一方面在自主研发的纠缠源基础上,设计出“三明治”型纠缠源。这种新型的纠缠源具有更好的对称性,从而使纠缠光子对的各种指标超越此前所有多光子实验。研究组制备出的六光子GHZ态保真度高达88.4%,创造了世界最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最终验证了六光子GHZ型非局域性。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12-31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麻晓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