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重大意义
空间科学是以空间飞行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空间科学需要(通过科学卫星)到空间去进行观测、探测、发现,获取第一手科学数据。空间科学实验具备创新性、探索性和挑战性,对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也开拓新的应用。
空间科学由于其前沿性、带动性、拓展性和发展的紧迫性其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专项研究内容及简介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是国务院2010年批准的“创新2020”A类先导专项之一,2011年1月11日正式启动。
“十二五”总目标是在最具优势和最具重大科学发现潜力的科学热点领域,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科学卫星计划,实现科学上的重大创新突破,带动相关高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空间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预先研究、背景型号和四颗科学卫星工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以及科学卫星任务公共的地面支撑系统的建设。
三、专项已作出的重大贡献
专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卫星系列;为我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奠定了基础;使中国科学院成为继应用卫星、民用航天之后第三个可以自主立项卫星工程的部门;使中国科学院首次承担了工程大总体的职责。专项是2010年以来我国空间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系统性进展,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专项按照科学规律,建立了清晰、覆盖空间科学全周期创新链条的技术路线;建立了科学的科学卫星项目遴选机制;建立了适合科学卫星工程的管理体制;促进了相关学科与技术的快速发展……
四、专项已经和即将产生的重要影响
首批四颗科学卫星在研制过程中均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发射后有望在基础科学前沿产生重大突破。
专项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于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两周的运行,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均工作正常,进入了在轨测试阶段。
专项极大提升我国空间科学的国际影响力,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科学院,欧洲空间局,俄联邦航天局、俄科学院,法国宇航局,德国宇航局,瑞士航天办公室,加拿大航天局,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等国际主要航天局和科学机构均积极参与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或表达了合作的愿望。
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总装备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局、国家基金委等国家管理部门均大力支持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空间科学卫星计划。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NATURE、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都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采取各种有效传播形式积极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进行深入跟踪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暗物质卫星征名“悟空”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响应。暗物质卫星发射升空入选2015年国际航天领域十大新闻。2015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在列举2015年重大进展时特别提到“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作为“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的例证之一。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的发展历程及暗物质卫星研制的1500个日日夜夜,就是对习主席讲话的最好诠释。
五、专项“十三五”发展规划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科学计划——
中欧联合项目:SMILE任务2016年初工程立项,开展工程研制;
卫星工程项目:分别面向2018-2019发射和十四五发射,立项研制两批工程项目,3+3;
探空火箭项目:短时科学探测与实验、新技术验证,每年1发;
背景型号项目: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遴选两批背景型号项目,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做准备;
预先研究项目: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遴选两批预先研究项目,开展创新任务概念研究与前瞻技术预研;
配套能力建设:提供载荷测试标定、技术改造、运行经费保障;与基金委建立联合基金:支持科学数据分析。
为“十三五”部署的空间科学背景型号: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爱因斯坦探针(EP)、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太阳极轨射电成像望远镜计划(SPORT)、X射线时变与偏振探测卫星(XTP)、空间毫米波阵列(Space-VLBI)、系外类地行星探测计划(STEP)、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国际同行也表达了参与这些计划的热切愿望。
六、结语
空间科学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规划了十三五后续发展,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了贡献,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专项自实施以来,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形成了中国科学院引领空间科学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的良好局面。
习主席高度关注我国空间科学,关注科学卫星的研制,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后续空间科学系列卫星的研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相关成果报道: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