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耐久性联合防护技术护航港珠澳大桥
金属耐久性联合防护技术护航港珠澳大桥
  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由中科院金属所自主研发的联合防护技术成功实现应用并发挥积极作用。针对港珠澳大桥特定的海泥环境,金属所研制出新型涂料,研制出用于大桥混凝土结构用的新一代高性能环氧涂层钢筋,并参与大桥基础的防腐涂装施工,保障了港珠澳大桥基础120年耐久性设计要求。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2018年11月7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自主研发的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准开展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显示,派恩加滨具有化学稳定性优良、脑内高分布等特点,在多种动物模型上显示出良好抗癫痫效应,有望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癫痫新药,为众多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新选择。
中科院“第二粮仓”培育出多个科技良种
中科院“第二粮仓”培育出多个科技良种
  中科院“第二粮仓”相关项目建立了以立体秸秆还田为核心的普适型砂姜黑土改良模式和瞄准绿色精品农业的移动牧场改土模式;培育了适于机械化收割的玉米国审品种“科育186”,便于秸秆还田的省审脆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国审节肥品种“中禾优1号”以及“科辐粳9号”优质稻米品种,为提升淮河流域农业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科院有力支撑嫦娥四号落月任务
中科院有力支撑嫦娥四号落月任务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嫦娥四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承担,有效载荷由中科院为主承研,探测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轨任务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牵头承担;中科院多家研究所研发的20多种关键材料应用于运载火箭、嫦娥四号巡视器和着陆器关键部件。
“天智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软件定义航天首秀
“天智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软件定义航天
首秀
  2018年11月20日,软件定义试验卫星“天智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颗专门用于验证软件定义卫星关键技术的新技术试验卫星,开启了我国用软件定义方法在航天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先例,有助于将当前卫星研制从“平台优先”向“载荷优先”转变的进程再向前推进一代,升级为“算法优先”。
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
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
效应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科大等组成联合研究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具有目前国际上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并结合精确的量子动力学理论研究,在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相关成果对于从根本上理解这一重要体系的高能反应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
验收
  2018年11月27日,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建成国内首个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形成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研究单元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平台,具备从事最高生物安全等级病原研究能力,填补了我国生物安全体系空白,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和生物防范体系中发挥核心功能。
青藏高原发现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最早证据
青藏高原发现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
最早证据
  中科院古脊椎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证实古人在4至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该研究刷新了对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记录。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