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所爬行动物标本馆
动物所哺乳动物标本馆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动物研究所面向生物多样性、农业、人类生殖健康等领域中的国家需求,面向动物科学前沿,以整合生物学为指导,以进化生物学为主线,以分子生物学为技术平台,重点开展生殖调控、动物分类与进化、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和农业虫鼠害可持续控制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创新与集成,在入侵物种的预警与防范、极端环境下动物的适应与进化等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加强与农学、地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推动我国动物系统学、生理学、生态学、生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动物研究所下设动物标本馆,该馆拥有亚洲最为丰富的动物标本收藏。动物标本馆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最长的标本收藏机构,其前身可以追述到1860年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创建的徐家汇博物馆。现在的动物标本馆共收藏有各类动物标本500余万号。另外,总藏书量24.9万余册的种类较为齐全的专业图书馆以及计算机网络中心也形成了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相结合的完整体系。
多年以来,随着整个社会对科普教育认识的提高,公众自觉接受科普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越来越强,经常会有大、中、小学或其它社会团体前到该馆联系科普活动,动物所也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社会开展力所能及的科普宣传活动。为了发挥该所社会公益型基础研究所的职能和作用,动物所各级领导对科普宣传工作极为重视,所领导亲自挂帅,多次组织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科普宣讲能力,6个标本馆都配备有科研人员作为固定的讲解人员,他们对于动物标本的讲解渗透着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动物专业知识。
该所科普宣传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专家讲座,利用笔记本电脑、幻灯机、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仪器围绕克隆、野外鸟兽考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开展动物科学讲座,受到了参观单位师生的强烈好评。动物研究所在2000年成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在2001年北京市科协报告厅举行了的科技周总结大会,该所作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被评为“组织工作奖”。作为中科院首批进入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该所在做好以动物标本馆为主的多种形式科普工作的同时,重点利用东灵山野外站的天然科普教育条件,把东灵山野外站建成动物研究所在标本馆之外的第二个大型科普教育基地,形成有动物研究所特色的室内和野外相结合的科普教育体系。东灵山野外站是该所自主筹建的野外科研和科普教育基地,动物所相关部门也对该地区的动植物区系分类及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制定了详细的野外科普教育的考察路线,并由科研人员带队实地讲解鸟、兽知识和科学考察方法,以更加深入的灌输动物科学知识,提高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随着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责任感的加强,科普工作已逐渐被动物所广大科研人员普遍重视。该所一些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了科普工作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如张广学院士、陈大元先生、蒋志刚、王琛柱等知名科学家都主动参与到科普教育活动之中,发挥了掌握高新科学知识的科研人员的作用,体现了研究所的社会责任感,也让社会公众初步了解了该所的文化氛围。今天的科学普及活动逐渐由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互动,成为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其定位是一种文化建设活动。因此,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投入方式和方向使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有所提高,将成为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