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北京3月11日讯(记者保婷婷)中国曾被赞誉只用世界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卫生保健问题。但时隔20年后,中国医药卫生总体水平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3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在发言时表示,加快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建设,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巴德年在报告中谈到,建国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得到空前发展,许多传染病得以控制,性病被根绝,人均寿命、婴幼儿死亡率等指标都有了明显改善,曾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等机构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赞誉中国只用世界上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卫生保健问题。遗憾的是,时隔20年后,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WHO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差甚远,医药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
巴德年分析说,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淡忘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忽略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他介绍说,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卫生投入列入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科目,发达国家用于医药卫生的开支均占GDP的10%以上,而中国只有2.7%。而且,中国政府的卫生投入在整个医药卫生总支出中的比例也在逐年减少。巴德年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1985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38.58%,1995年为17.97%,2000年以后只剩下15%左右。相反,让老百姓自己掏腰包、支付医药费的比例却逐年增加,1985年为28.46%,1995年为46.40%,2000年以后竟一直接近60%。
“多年来,我国某些部门以‘中国国情’为由,宣称中国不会走国外全民医疗的老路,要走一条自己的‘改革路’,结果走到了第188位,走到了老百姓极不满意并无法承受的地步。”巴德年建议,中央财政应主要投向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新农村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转。地方财政也应当主要投向医疗保障体系、乡镇卫生院的装备、社区医疗服务的装备和人才培训。至于属于国立、公立的大医院,也要加强管理,资产不得流失,确保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逐渐实行国立医院国家管,公立医院地方政府管,收支两条线,平衡预算,合理收费。
“当前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彻底地今不如昔。我国政府部门中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真可谓政出多门。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酿成推诿扯皮、失误和腐败。”巴德年建议,政府设置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统筹管理国家的人口与医药卫生事业,并及早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保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