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刘丛强,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贵州作为典型喀斯特地区,地处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地带,具有地理、地质、社会、经济系统的特殊性。要想利用好喀斯特生态环境,就要因地制宜,适应性进行生态系统调控,更好地、可持续地利用好我们一系列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是我们贵州将来必须走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过去,我们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相关的地球科学研究已取得很多成绩,对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变化、环境变化、经济变化等都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要想真正实现我们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护好环境,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都能够幸福生活,我们需要系统地考虑喀斯特地区自然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关系。
因此,我们提出了“喀斯特地球系统科学”这个概念。从西南喀斯特系统形成的构造、气候、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喀斯特系统层圈次相互作用与区域环境变化;喀斯特地貌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喀斯特系统社会、经济、环境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出发,科学研究喀斯特地球系统动力学与可持续原理。
举个例来说,喀斯特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特殊地理背景、地质背景、生态背景所制约,但反过来说,这种特殊的环境资源、生态资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资源也在支撑着我们的社会经济系统。我们需要把社会和自然这两个系统紧密的放在一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它的运行规律,从系统上解决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任何问题不能分开、孤立来看,必须把它放在一起,系统地看,看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变化发展的。对于喀斯特地区的发展而言,也是一样的,深入探索喀斯特地区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才能知道该如何保护生态资源、利用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今,全球变化挑战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我们以新科学范式、新战略获得新的科学知识体系来支持社会发展。有关地球科学研究的各个分支领域和交叉研究中,日渐出现越来越多、振奋人心的新知识、新见解和理解,我们只有积极应对挑战,发展建立真正的系统科学,发现所有不同学科领域的“零碎”科学,并以创新的方式组合到一起,更好理解地球系统如何维系和支持生命系统运行。如今,我们正在构建发展喀斯特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我相信,这将会为我国西南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更多宝贵的可行性、指导性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