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访谈·视点

周琪: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强国的路径思考

2017-12-13 中国科学院院刊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的科研创新需要的是忘记小我、实现大我、创新为民、敢为人先、有情怀的科学家。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需要长期坚忍,可能会失败、可能没有功名和回报的创新过程;一个没有情怀、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的群体也无法胜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因此,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应该给心有梦想、心有大爱、情系国家的科学家以信任和发展的空间。

建立科研自信

  建设科技强国,首先要建立科研自信

  建设科技强国的首要一点是要建立科研自信。多年来中国在科研创新能力的累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工作发展迅速,但是在快速跟进国际科技前沿的过程中,部分科研人员也逐渐形成了研究的惰性,缺乏科研定力和科研判断能力,对开展前瞻性工作缺乏自信,跟风式科研方式盛行,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科研自信不足。

  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期间,周琪在接受《焦点访谈》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每一个进步都是伴随着科技创新和突破产生的,干细胞和再生这个领域我们前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要在一个完全没有路的情况下走一条路,这种挑战和压力可能会更大,但我们完全可以去引领世界的科学方向与技术潮流”。

  勇闯“无人区”,真正的创新从科技规划开始

  面对重大科技创新推进上的诸多困难,当主要聚焦点还集中在对体制机制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上的时候,科技如何在一个创新的道路上勇闯无人区应该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一个首要问题。

  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科技成果至多会取得“点”上的突破,不可能产生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

立足国情,解决现实困难

  生命与健康领域的突出矛盾:一“小”一“老” 、一“生”一“死”

  在生命与健康领域的科研规划上,必须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困扰中国的现实困难,不能人云亦云。

  现阶段我国在生命与健康领域的突出矛盾是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导致的人口安全和健康问题,创新发展的路径应该紧密围绕解决上述矛盾开展。

  “小”——高龄孕妇井喷式增加

  多年来,中国已经历了人口爆炸、“独生子女” 和“全面二孩”等政策的调整,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后,“ 70后”“ 80后”加入再育的行列,高龄孕妇井喷式增加。

  我国高龄孕妇的比例,1995年为0.9%,2005年为4%,2015年为10%。数据显示,全国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9000万左右家庭中,60%的女方年龄在35岁以上,50%在40岁以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署报告:中国出生缺陷率达5.6%,是发达国家的2倍;而近年来符合二孩政策的高龄产妇井喷式的增加据信会导致生殖障碍和出生缺陷比例大幅上升,我国人口安全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没有在科学研究和诊疗技术上的重点布局和突破,有可能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努力中带来人口安全与健康的巨大风险。

  “老”——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

  除了出生人口质量与安全问题外,老龄化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2亿,医疗需求快速增长,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开发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

  另外,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庞大,到2014年全产业销售额接近2.5万亿元人民币,但我国药物的自主研发仍很薄弱,药品生产以仿制为主,原创性药物较少,生物医药关键技术也和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开发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并力促整个产业涉足国际竞争,将成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

  在生命与健康领域的研发布局上,应该着重加强技术预测能力,建立科学自信。

  中国在生命健康领域规划方面应该坚持把重心放在一“小”一“老”、 一“生”一“死”上,重点解决困扰中国的核心矛盾和问题,加速布局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前瞻性科学研究,重点布局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研究,开发新的诊疗手段。

改革科技管理,激发创新活力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建立符合创新规律和要求的、新的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有挑战性的项目有风险、有难度,应该鼓励试错、宽容失败,评估评价机制应更加符合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在于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而现行的管理和评价系统显然和推动创新研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科技管理应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科技管理应该以能够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能够鼓励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创造力,完成使命为宗旨,对那些从事基础研究的重点考核不应僵化地以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而应考核他们解决实际需求,解决瓶颈问题,解决关键技术障碍的完成情况。

  对成果的考核也不应该以奖励的级别、专利的数量为主体,而应该以成果的转化效率和最终收益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和据。

  对技术支撑人员应该以服务的质量和任务完成的数量作为考核的指标。

  只有做到分级分类的指标的细化,才会激发不同类型人员的创造力。

  科研管理改革如何做?

  科研管理改革应该有助于推动科学家把科学研究的重心投放到加强科研攻关、强化服务民生、聚焦医疗健康等社会关切的方向上。

  改革应以实现科学、协同、规范、高效的管理为目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动态调整科研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改革举措,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国际科学前沿,发挥先导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科学研究整体实力从“跟跑者”向“并跑者”转变,并进一步形成“领跑”优势。

重视成果转移转化

  做好科研成果转化的“大文章”

  中科院要坚持“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要强化高端引领,加强前沿领域战略布局和技术预判,全面提高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必须着力解决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做好科研成果转化的“大文章”,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到实处。

  科学研究应该考虑国计民生,应该符合人民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应该促进和推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支撑社会发展的动力。

遴选核心人才

  科学创新,遴选核心人才是重要环节

  科研创新的主体任何时候都是人,而不是物,跨越式发展应该建立差异化的人才政策。创新是人的心智投入的创造过程,不是按图索骥、照方抓药,在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应该把遴选核心人才作为重要的一环。

  按照论文指数、考核指标、经费预算的设计可以完成科研流程,但不能保证科研创新。如何发挥科学家,尤其是领军科学家的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的科研创新需要的是忘记小我、实现大我、创新为民、敢为人先、有情怀的科学家。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需要长期坚忍,可能会失败、可能没有功名和回报的创新过程;一个没有情怀、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的群体也无法胜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因此,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应该给心有梦想、心有大爱、情系国家的科学家以信任和发展的空间。

  路径、管理和制度体系只是一个正常运行社会里规范个人行为的条款,制度设计里面过于强化功名的牵引、利益的诱惑,过于强调局部利益和团体的成就,而忽略了对爱国敬业、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些重要指标,忽略掉精神而仅仅靠制度设计的各种指标遴选的团队难以承载建设科技强国的梦想,可能和创新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

  除了支持那些引领科技革命的天才科学家之外,更应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为崇高目标舍弃自我,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能够在中国的科技创新伟业中大展宏图、在科技无人区里面冲锋陷阵的主体必定是那些怀着赤诚报国热情,怀着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把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发展伟业融为一体的科学家,要减少对他们创造力的束缚,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的支撑,支持他们投身于创新的发展实践。

  创新的最核心要素是人,要逐步在社会中形成一个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和环境,支撑中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图伟业。

  (作者:周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