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首页 > 一线动态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立

2019-07-05 来源: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7月2日,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战略研讨会暨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

  会上,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侯增谦表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的建立,有助于推进解决中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问题、科学前沿问题和发展战略问题。联盟应当成为共享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成果的平台,通过平台协同创新共攀行星科学高峰。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徐忠波提出,联盟在推进行星科学建设过程中要有四个坚持: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中心;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坚持联盟间交流合作与互学互鉴。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王艳芬介绍了地质地球所在“两弹一星”等国家战略工程中做出的贡献,以及国科大办学理念、推进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的思路与进展。

  联盟首届理事会主席由中科院院士、地质地球所所长吴福元担任。他在致辞中评述了地球科学五十年来的发展脉络、我国地球科学应大力发展的方向,回顾了地质地球所老一辈科学家开创我国空间探测先河、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介绍了国科大地星学院发起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的背景和理念。

  中科院院士、联盟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朱日祥作了题为《宜居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报告,阐述了行星科学与探测技术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总设计师张荣桥作了题为《深空探测的愿景与挑战》的报告,号召行星科学家积极参与到深空探测中来。联盟秘书长、地质地球所副所长魏勇对联盟成立的背景和工作进展作了汇报。中科院院士潘永信在总结发言中鼓励各单位共同努力推进联盟工作,为我国行星科学发展积极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讨论了联盟成立后的各项活动,并就我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交流。12位高校代表就各自学校开展的行星科学建设情况、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来自27所国内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签约成员大学名单: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东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济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昌大学、香港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

  

  会议现场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