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11月5至7日,第五届国际泥石流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山地灾害形成、监测、模拟与防治,“一带一路”减灾也是会议的重点议题之一。来自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也是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分会场。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土保持协会、亚洲泥石流学会共同主办,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国际土力学协会、四川大学、长安大学等9家单位联合承办。中科院院士、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亚洲泥石流学会秘书长和“‘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项目负责人崔鹏主持,亚洲泥石流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Chack-Fan LEE、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主席Charles W.W.NG、中华水土保持学会(中国台湾)主席陈树群致欢迎词和开幕词。
香港大学教授Chack-Fan LEE、日本砂防学会教授Shinji Egashira、香港科技大学教授Charles W.W.NG、长安大学教授彭建兵、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Dave Chan、清华大学教授王兆印、意大利水文地质研究所教授Alessandro Pasuto等11名国际知名专家做大会邀请报告,从不同角度讨论山地灾害基础理论、模拟方法与防灾减灾手段。
会议分为6个部分,议题涵盖泥石流、崩塌、滑坡、堰塞湖等山地灾害形成机理、区域规律、活动特征、动力学过程与模拟、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工程防治等领域,汇集了山地灾害各领域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的50余个学术报告,现场交流探讨气氛热烈。
Alessandro Pasuto代表专家委员会做会议总结,他表示监测预警和数值模拟是目前灾害学科的热门与重要领域,强调野外工作、室内试验、模拟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减灾研究的重要性与取得的成果。
国际泥石流学术会议由亚洲泥石流学会于2010年发起、每两年一次的精英级学术交流会议,多位学术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科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是自然灾害广泛发育、高发、频发的区域,山地灾害影响沿线国家民生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也制约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此次会议立足山地灾害前沿,特别是泥石流研究的国际前沿,针对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的重大减灾需求,研讨防灾减灾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服务于学科发展和减灾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防灾减灾科技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