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学者风采

吴文俊: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数学

2019-10-18 中国广播网 潘毅
【字体:

语音播报

  编者按:他是中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是揭示中国数学过去和未来的大师,他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中国数学史三大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甚至激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跨越。今天(17日)的特别节目《功勋》让我们走近刚刚获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56年,吴文俊因在拓扑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一年,吴文俊刚刚37岁。

  1919年5月12日,吴文俊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因为品学兼优,他被中学校长推荐,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因缘际会,开始了他的数学人生。

  吴文俊说:“校长决定把这个奖学金给我,所以我就去考交大数学系。要是没有这个奖学金,我没有钱,家里面条件不够。”

  1941年,吴文俊大学毕业,同年12月,上海各租界被日军占领,原先教书的中学解散,他不得以辗转在几所学校间以代课谋生。1946年,经人介绍,吴文俊结识了归国筹组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开始跟随他学习拓扑学。

  拓扑学被称为“现代数学的女王”,是当时最前沿的数学研究领域。1947年11月,吴文俊考取了中法交换生,赴法攻读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刻苦钻研,化繁为简,提出“吴示性类”和“吴公式”,实现了上世纪50年代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令国际数学界瞩目。可他却在1951年,毅然放弃了在法国的优越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曾经有法国朋友跟他说,倘若他不回国,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的获奖者一定是他。吴文俊却不在乎:“我不拿这个奖,也可以拿别的奖,国外的奖多得很,这个无所谓。”

  回国后,吴文俊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一年后调到新成立的中科院数学所。

  他说:“中国的古代数学,我把它认识清楚了,这是我最自豪的。”

  上世纪70年代,《数学学报》发表了一篇署名“顾今用”的文章,对中西方的数学发展进行深入比较,精辟独到地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世界意义。“顾今用”是吴文俊的笔名。正如这一笔名所预示的,吴文俊逐步开拓出一个“古为今用”的数学原创领域。

  吴文俊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是算法化的数学,由此,开辟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开拓了数学机械化的崭新领域。“体力劳动机械化,我们没有份,就一落千丈了、挨打了,就与这有关系;现在脑力劳动机械化你不能错过,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永世不得翻身,这是我一直坚决强调的,所以我对我的数学机械化寄予了厚望。”

  他还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多个高技术领域,解决了曲面拼接、机构设计、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高技术领域核心问题。

  在他看来:“什么叫做计算机科学?其实研究的是算法,就是中国古代所谓的‘术’。它的丰富多彩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计算机科学说穿了就是算法的科学。”

  如今,算法早已不是高深的科学名词。掏出手机,打开导航软件规划路径、叫外卖、打网约车,甚至自拍时的美颜效果都离不开算法的加持。

  吴文俊说:“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诞生以后,进入到信息革命的时代,进入到怎么考虑脑力劳动机械化的时代,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这种思想影响下,产生了比如机器翻译、机器看病、机器推理、机器下棋,还有各式各样的专家系统这样一系列的成就。”

  2001年,鉴于对拓扑学与数学机械化的贡献,吴文俊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虽然早已功成名就,他还是在九十岁高龄之际,开始研究世界级难题“大整数分解”,这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密码的安全性的数学基础。

  “我说六十岁以后的时候正是做事情的时候,没人说我老,‘老了就不行了’,我没这么想。”吴文俊说。

  2017年5月,吴文俊辞世。北京八宝山,千余人排着长队,来送他最后一程。在身边人的眼中,吴文俊虽年事已高却有一颗童心,在网上,吴文俊坐在大象鼻子上的照片流传甚广,照片中的他开心得像个孩子,那时他已是80多岁。也许,正是这份孩童般的纯真,让他一门心思“钻”进数学。

  他曾说:“数学是适合笨人来做的,要下功夫,所以笨人下功夫,聪明的人老是灵机一动,这个是不合适的。”

  2017年,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宣布设立“吴文俊应用数学奖”。而他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博弈论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也被提升到人工智能领域。

  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吴文俊被追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大师已去,我等何从?吴文俊的学生,中国科学院系统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小山这样回答:“吴先生获得这样一个国家荣誉称号,不仅是国家对吴先生工作的肯定和表扬,我想也是鼓励我们这些晚辈能够以吴先生为榜样,能够继续努力工作,为我们国家科学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