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8日下午举行的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环江站常务副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曾馥平被授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姚檀栋长期从事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开拓和发展了中国的冰芯研究。他带队在青藏高原高海拔、高寒、缺氧、强紫外线辐射等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先后成功地进行了祁连山敦德、达索普、古里雅、普若岗日、慕士塔格、纳木那尼等世界高海拔冰芯的钻取和研究。达索普冰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7000米)的冰芯,姚檀栋带领团队关于这个冰芯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并被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多次专题报道,同时被两院院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在短短几年内,在姚檀栋的带领下,青藏高原所的建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建所以来,青藏高原所已经搭建起“站在高原、研究高原”的观测研究平台和“高水平、有特色”的实验分析平台,组建起一支“扎根高原、奉献高原”的优秀人才队伍,推动了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取得了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姚檀栋1995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首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1997年、1999年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四等奖,2001年荣获何梁何利地球科学奖,2004年被评为“973”计划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曾馥平在国家级贫困县环江县扶贫攻坚战中创先争优。他牵头在环江县思恩镇建立了一个4000多亩的科技扶贫示范区,安置大石山区97户513位贫困农民迁入,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40元,高于环江县和河池市的平均水平。他敢为人先,成功探索了“科研机构+公司+基地+产业”的扶贫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肯福模式”。经他竭力联系争取,“西南岩溶山区综合治理集成与实验示范”项目等10多个生态项目在环江实施,投入资金1亿多元,极大地改善了环江县的生态环境。他在下南乡古周村建设石漠化治理和石山生态重建试验区,实施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实验区户均年出栏5头牛,种植生态林5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219元,实现了绿水青山、环境优美、农民致富的预期目标。他还主持筹建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研究站,先后参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9个,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专利1项。
曾馥平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2007年荣获中国科技扶贫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奖,2009年被评为全国野外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