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签字仪式于2月1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和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出席签字仪式并致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文庆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分别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签署了联合基金协议书。签字仪式由沈文庆主持。
陈宜瑜在致辞中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共同设立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设立联合基金的目的是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资助和管理系统,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在大科学装置领域已建成的国家研究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促进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有效地利用这些设施开展研究。这一举措对于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和设施的共享与建设,打破我国科研设施和科研活动中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格局,促进科研院所之间以及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资源集成和科研互动,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白春礼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自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国科学院在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和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的设立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基金委和中科院两个部门密切合作共同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在国家层面上的实质性合作。
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的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开展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以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和装备。大科学装置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诸多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首批投入经费4000万元,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各出资二分之一,执行期为2009年-2011年。该联合基金按照突出大科学装置共用性、弱化专用性、促进开放性、提升创新性的思路,主要依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和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与冷却储存环装置、上海光源装置、合肥同步辐射装置来实施。
该联合基金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支持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基于平台装置的研究工作,譬如同步辐射线站、重离子源等,重点支持多学科及交叉研究;(二)基于专用装置的研究工作,譬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北京谱仪的高能物理研究、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与冷却储存环的核物理研究等;(三)提升大科学装置研究能力的实验技术、方法及小型专用仪器发展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譬如探测技术、快电子学技术、加速器技术,同步辐射技术,数据分析平台技术,辐射防护技术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质科学前沿领域的科学问题(物理、化学、材料);信息领域的科学问题;生命领域的科学问题(包括生物物理与医学);环境和资源领域科学问题;学科交叉的科学问题;课题研究牵引的诊断技术、小型专用实验设备的研制、改善和发展;拓展新的科学目标的探测技术、加速器技术、同步辐射技术与方法、数据获取、处理和存储技术研究等。
该联合基金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模式运行,成立由双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管委会,负责该项联合基金的统筹实施。管理工作以基金委为主负责,中国科学院参与协调工作,具体管理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关管理办法执行。申请者可通过年度指南了解项目的申请要求。2009年度3月初将单独发布指南,受理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致辞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致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文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签署联合基金协议书(中科院网站 记者 段煦/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