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白春礼: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1-12-29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讲话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高兴参加“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这是展示我国自主创新丰硕成果的一次盛会,为科技界、企业界和城市创新发展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刚才,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国自主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世界经济新变局中把握机遇、从容应对,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主要谈三个观点,与大家讨论。

一、历史告诉我们,现代化历程本质上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历史

现代化进程最早开始于西欧并不断向全球扩散,至今已经历250多年。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中,科技进步和创新始终发挥着革命性的作用,导致生产力的跨越式提升,极大丰富了社会物质财富,不断重塑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从根本上说,现代化历程本质上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历史。谁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率先实现现代化。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突破人类体能极限,打开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空间,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率先实现工业化。19世纪下半叶,以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的电气革命,大幅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法国、德国等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叶,以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等为标志的科学革命,引发了原子能、信息通讯、航空航天等一系列技术和产业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空间,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美国创造了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巩固了其世界领先地位。

反观中国却数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据麦迪逊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估算,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从1700年的第18位滑落到1950年的第99位。而日本、韩国等后发国家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成功实现了现代化。

二、纵观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应对世界大变局的关键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度变革与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社会治理结构、全球安全形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愈加显现,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地球有限承载能力、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与人类快速发展巨大需求的矛盾更加尖锐,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和国家与公共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

经济社会的强大需求拉动和知识与技术体系的内在矛盾驱动,以及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的重大创新突破,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可以预见,科技革命将始于某些领域基本问题的率先突破,引发群发性和系统性突破,产生一批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涌现一批新兴交叉前沿方向和领域,进而推动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比如,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对原子、分子、电子的调控,将引发光电热高效转化、能量储存与传输、信息储存传输与处理等方面的革命性突破;合成生物学打开了非生命化学物质向人造生命转化的大门,将对人口健康、生物产业和资源环保等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核聚变与光合作用机理的突破,将有效解决能源问题,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保障;暗物质暗能量的探索,将引发认识论的革命,极大地拓展和改变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

科技创新组织形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平台,颠覆着传统科技创新组织模式,使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呈现出社会化、网络化、集群化、泛在化的新特征。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向全球制造、柔性制造、绿色制造、网络制造发展,个性创造和规模化制造有机结合将成为未来新的生产方式。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知识、技术、人才高效合理配置,转移转化和应用周期更短、效率更高。比如,广播达到5千万用户规模用了38年,电视用了15年,互联网只有5年,有人估计微博只有14个月。

应对这一新变局,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和关键,力图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发展模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实现新一轮繁荣。

三、面向未来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

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处在奠定从科技、经济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转变基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去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4500美元,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建设现代化强国,让13亿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道路。

我国科技发展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立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需求,以促进科技、经济、教育紧密结合为中心,聚焦战略重点,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高技术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前瞻部署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战略先导研究和重要基础研究与交叉前沿,特别是可能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方向,比如,量子通信、物质与能量调控、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一代信息网络、脑与认知等。

要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促进政产学研紧密结合,集中优势力量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科技问题,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的规模示范和产业化,取得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基地和创新集群,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决定性作用,特别要注意发挥一流人才的重要作用。一流人才往往决定着一个研究机构、一支研究队伍的水平和实力。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郭永怀等一批优秀科学家回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我们要重视海外引智工作,充分利用好当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良好的条件,加快凝聚和吸引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我们要重视在开放环境下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支持我国科学家发起和参与国际重大科技合作。我们要重视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改革传统教育方式,立足创新实践,不拘一格选拔使用青年人才,为他们脱颖而出提供广阔的舞台。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支持中国科学院实施“创新2020”,要求中科院以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着力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突破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着力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

实施“创新2020”,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是推动中国科技尽快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中科院始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把握“创新2020”的战略目标,坚持“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发挥好科技“火车头”作用,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