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视点
CUSPEA的诞生与现实意义(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06-06 【字号: 小  中  大   


CUSPEA 的发起人和主持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和当年的同学们在一起 段煦/摄
《科学时报》记者 徐建辉
CUSPEA的初衷是中美联合培养物理学研究生。由于这一计划的实施,对中国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实,它的作用也许已经远远超越一个学科的范畴。它借助天时地利人心,它的诞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25年之后,当我们与当年的实践者交谈时,展现在面前的是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6月2日,在北京玉泉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办公楼会议室,记者见到了当年的几位亲历亲为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CUSPEA 办公室主任吴塘同志,英语考试项目的主要主持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教授李佩和外事办公室老师华光。
吴塘同志说,了解CUSPEA ,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1979年中美建交,这一历史性事件关系到全球经济政治发展的战略格局,是毛泽东、周恩来等我国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等有远见的政治家共同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在我国国内,1978年底,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拨乱反正,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人民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由于十年动乱,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科研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很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普遍感到青黄不接。因此,利用国外的条件,培养一批适应国际科技发展形势的优秀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李政道先生一方面多次回国讲学,一方面积极筹划、运作CUSPEA项目的实施。吴塘先生还记得,1979年四、五月间,李政道先生在科学会堂系统讲授“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两门课,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900多人前来听课,座位不够,有的就坐在过道上。那种求知的渴望,那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凝聚成一种多麽巨大的前进动力。这次讲学对于我国当代理论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产生了积极而深渊的影响。
李政道先生对CUSPEA 项目的创议得到了邓小平等我国领导人的完全赞同,并获得了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在1979至1988年的十年中,在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教授的领导下,这个项目顺利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同时,李政道先生还积极倡导与促进了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创办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这些都为我国急需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为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CUSPEA十年中出去的915名留学生中,有56%进入美国前30所最好的大学学习,并且早在美国大学一般录取时间半年以前就获得了学校的全额资助。这其中,蕴涵着李政道先生多少心血!
回顾这一切,吴塘先生感慨地说,李先生多次说:“21世纪应当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应当是这批CUSPEA的学生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期。我国已加入WTO,我相信,在将来祖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我们不仅会出现更多的钱学森、郭永怀,还会有更多的李政道、杨振宁。他们的合力将共同托起我们祖国冉冉升起的太阳。从这一点上,我们要对这些CUSPEA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
李佩老师一直是CUSPEA英语测试工作的主持人。当时,我国国内还没有TOEFL、GRE等考试。对即将出国的中国学生,考什麽,怎麽考,李佩老师做了许多创新性的探索。她对现行的美国国内英语测试题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抓住主观性与客观性兼顾的特点,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一改当时“语法翻译”的模式,不仅成功地遴选了CUSPEA的合适人选,还有效地促进了当时国内英语教学工作的国际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李政道先生还每年安排两对夫妇来华对学生进行英语面试,他们中,丈夫主要测试学生的业务情况,夫人则主要侧重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实际交往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及时提出实际的指导。
这些年来,李佩老师一直关心着这些学生的成长。她说,科学没有国界,无论这些学生何时何地取得科学技术成果,祖国都会感到骄傲。现在我们祖国经济发展了,国际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用武之地已不仅仅限于国界之内,我们欢迎他们以各种形式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她还殷切希望现在的青年学生,学习CUSPEA学生刻苦顽强的学习精神,打好基础,将来可以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发挥聪明才智,也希望他们不断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升华自己,促进我们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