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领导活动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1-10-06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吉均
    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300 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曾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其原因是当时的青藏高原还处于夷平面低地状态。后来,青藏高原逐渐隆起,改变了亚洲、非洲乃至世界的气候环境。这一变化如今成为世界地学界的热点课题。
    各国科学家很重视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引起的环境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 之后,地球科学取得了重大进展,地球岩石圈和大气圈的运动变化找到了基本规律 并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自80年代以来,陆地上最高隆起地区青藏高原逐渐成为 世界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并酝酿着新的理论突破。美籍日本学者真锅淑郎曾首次说明了青藏高原隆起对亚洲季风形成起着重大作用,从而给青藏高原隆起的理论研 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美国学者拉迪曼提出青藏高原 隆起是新生代全球进入冰期的主要原因,从而把这一研究推向了高潮。我本人多年 的研究恰好也在这个方向上。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球上的重大事件。青藏高原第三纪期间经过两次夷平,上 新世末海拔平均不超过1000米,但自上新世末以来发生的强烈隆起,形成今日青藏高原。当然,自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碰撞连接之后,高原隆起的历史也是复杂 多变的,可分为几个大的阶段,大约从4000万年前开始,青藏高原逐渐隆升, 第一次是3000万年至4000万年前,上升2000米左右,后又因侵蚀而降 低;到2000万年前第二次上升,这时期喜马拉雅山出现了;到1200万年前 喜马拉雅山再次上升,接着下降,但并未波及整个高原,最后到300万年至40 0万年前青藏高原整体强烈上升,延至现在。青藏高原已经累计上升3000—3 500米的高度。这是我们的观点,80年代在国际上就被广泛接受,并写进了美国的地质教科书。
    当然,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差异和掌握资料的情况不同,各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原文不清楚)强调的是,青藏高原毕竟属于中国,这为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国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扎实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早在60年 代,我国学者施雅风、刘东生等先生在希夏邦马峰北坡发现上新世高山栎化石,成 为青藏高原隆起的重要证据。之后,又在青藏高原发现了犀牛、长颈鹿等古动物的 化石,证明青藏高原曾是个炎热的地区。这方面我有亲身经历。在青藏高原的科学 考察过程中,我根据地貌和地质演化,曾经推测西藏第三纪末海拔仍然不高,必然 有喜暖的三趾马动物生活,后来果然在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吉隆盆地和唐古拉山南麓 的布龙盆地发现了三趾马化石。当然,高原隆升证据还有很多,如古植物、古岩溶 、古冰川、夷平面及沉积相变化等。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极大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的 形势,导致了地球上最强大的季风系统的发生,并对北半球的环流产生重大影响。 对中国来说,没有青藏高原,中国西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干旱,而中国东部也就不 会像现在这样湿润,相反,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就会出现像北非和阿拉伯半岛 那样的沙漠气候。正是由于青藏自第三纪末期起发生了强烈隆起,迫使北半球的副 热带高压带在青藏地区“断裂”,诱发和强化了南亚的夏季风环流。还有,随着青 藏高原的隆起,喜马拉雅山成为阻挡印度洋季风的重大障碍,因此中国西北部进一 步变干,而在冬季亚洲北部形成了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压,黄土高原的形成与 冬季风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实际上,青藏高原的隆起给东亚和南亚地区带来了好处,那里气候温和湿润,同时也给中国西北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北部带来了坏处, 那里的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干燥。结论是,这一系列气候变化的起动力主要是青藏高 原的隆起。只有了解青藏高原的过去才能深刻地理解今天全球变化,进而利用自然 规律为人类造福。
    我大半生从事基础理论的科研和教学,晚年较多地关心国计民生问题,对养育 我的大西北土地和人民充满感情。我深深懂得,强大的中国不仅应有一个繁荣的东 部,也应该有一个发达的西部。华夏文明之源在西部,西部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 我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战略后备生存空间。今天,只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适 合我国国情的冰川学、荒漠学、绿洲学、干旱区生态学、水文学及与大农业有关的 学科,并使这些学科为西北干旱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 区”的目标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