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人类首登南极冰盖之巅A计划建立第三个科考站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5-01-19 【字号: 小  中  大   


我科考队“登顶”示意图。



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在南极开凿冰面进行科学考察。


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北京时间18日3时16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详细勘测和对比,在挺进南极内

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

南极冰盖冰穹A这一亿万年来寒冷孤独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极”,终于有了人类的足迹,中国人为人类认知南极、认知自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按照计划,冰盖队将在最高点建立临时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冰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并钻取150米到200米的冰芯,进行内陆站选址调查。

东南极冰盖以冰穹C—冰穹B—冰穹A—冰穹F为分冰岭,其中位于东南极中心的冰穹A是这一分冰岭和南极冰盖的最高点,也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

科学家介绍,冰穹A作为南极冰盖冰芯钻探仅存的最后一个理想地点和世界上雪冰现代气候环境观测、大气与气象观测等独一无二的“科学观测站”,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学观测站所无法代替的。冰穹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冰穹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

继长城站和中山站后,我国计划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冰盖考察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此做准备。科学家也将通过建立中山站至冰穹A的气候环境监测系统,全面完成国际横穿南极计划中由我国承担的考察任务。

■风景

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夏立民处长粗略计算,约3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除了冰盖队,再无他人。

■高度

科考队员说,“由于气压低,所以高纬度的海拔4000米就相当于青藏高原4600米。”

■目标

“长城站建在了南极圈外,中山站进了南极圈,但仍在海岸线上。而这次中国人则一举登上了冰盖最高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秦为稼说。

从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到中国极地能力建设的加强,极地科考在中国必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专家解读

冰盖最高点并非“南极之巅”

“冰盖最高点并非南极最高点。”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解释说。

目前有关南极冰盖科考的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误差。这位负责人说,虽然南极95%的面积被平均厚达2000多米的冰雪所覆盖,但是海拔4000多米的冰盖最高点并非是南极大陆的最高点,最高点应该是位于西南极洲的南极大陆最高峰——海拔5140米的文森峰。

“南极冰盖最高点也不固定,而是移动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秦为稼说,南极冰盖最高点的测量对科学家来说是一种全新考验,“山峰的最高点肯定是固定的。而南极冰盖的最高点也许下一场雪就变了,雪假设有半米深,也许原来的最高点就‘让位’于另外一个点了。”

我国极地考察大事记

■1980年,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起步。

■1983年,全国人大批准加入“南极条约”。

■1984年10月5日,邓小平同志题写了“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1984年11月,我国南极考察队首次进入南极,掀开了我国极地考察的序幕。

■1985年2月,在西南极乔治王岛建成了长城站,同年10月取得南极条约协商国地位。

■1990年,在东南极建立了中山站,并在上海成立极地研究所。

■1993年,拥有了“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

■2004年12月12日,冰盖队举行出发仪式,正式向冰穹A挺进。

■2005年1月9日,成功到达了冰穹A的“北高点”,人类首次进入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

■2005年1月17日,人类首次在南极冰盖冰穹A最高区域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

■2005年1月18日,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大量测绘后,南极冰盖队确认找到南极冰盖最高点。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