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新华网】我国科学家实现对任意噪声免疫的薛定谔猫态
可广泛应用于量子网络
  文章来源:新华网 徐海涛 发布时间:2014-05-12 【字号: 小  中  大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同事陈宇翱、刘乃乐等人采用创新方式,实现了对任意噪声都具有高容错率的薛定谔猫态,向实现大尺度量子网络乃至宏观纠缠态迈出了重要一步。最新一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发表了该成果。

  “薛定谔的猫”是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埃尔温·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一个假想实验,即在特殊的设定环境下,猫的生死状态取决于探测结果,而在未探测时处于“纠缠状态”。尽管这在宏观世界中只是一个假想实验,但物理学家们已经在微观世界成功制备出各种薛定谔猫态,并将其运用到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检验,乃至量子精密测量、量子容错计算以及量子计算等任务中。

  由于量子态与环境相互耦合会发生退相干现象,随着制备薛定谔猫态的粒子数目增多,纠缠品质会呈指数下降,这大大限制了薛定谔猫态在量子信息处理时的应用。近期,潘建伟研究小组提出一套可扩展的编码方式,用两个光子比特编码一个逻辑比特,制备出一个三逻辑比特的级联猫态。通过实验观察,级联猫态与普通猫态相比,在噪声影响下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据介绍,由于其天然的高容错性,级联猫态可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度的量子网络中,如三人密码协议、量子密钥共享等。同时,这种制备级联猫态的方法可扩展到任意比特数,甚至可能达到宏观级别,实现国际学界多年来的研究热点:宏观纠缠。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