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人民网】他们,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世界最前沿
——记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铁基高温超导研发团队
  文章来源:人民网 黄奕宇 发布时间:2014-01-10 【字号: 小  中  大   

  2014年1月10日,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方忠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筹)(以下简称“物理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凭借在“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出席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并为获奖科学家们颁奖。

  应用领域的希望之星

  究竟什么是超导?这个乍一听非常专业的名词,它除了能够被运用在科学研究、信息通讯、工业加工、能源存储、交通运输、生物医学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之外,其实超导已经或多或少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比如说高温超导滤波器已被应用于手机和卫星通讯,明显改善了通信信号和能量损耗;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装备在医疗设备上使用,大大加强了对人体心脑探测检查的精确度和灵敏度;超导材料制成的磁共振成像仪器(MRI)中的磁体被世界各医院使用。

  超导在应用领域的前景吸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的便利,也吸引着全世界无数科学家为其奋斗终生。

  中国成果震动学术界

  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计算断定,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

  是否人类对超导的应用确实只能被限制在40K以下,还是麦克米兰使用的传统理论本身存在缺陷?为了探索这个问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做了无数次尝试。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转变温度4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接着又发现了系列的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不同,初步的研究表明,铁基超导体在工业上更加容易制造,同时还能够承受更大的电流,这为应用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铁基超导体性质极为复杂,对科研人员的理论功底和实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知名科学刊物Science刊发了“新超导体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的专题评述,其中这样评价道:“中国如洪流般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2013年2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铁基超导研究领域被引用数排名前20的论文中,9篇来自中国,其中7篇来自该研究团队。这一切都表明,该团队在铁基超导方面的研究,毫无疑问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团队成员的智慧结晶

  超导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超导研究的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其科学重要性和发展前景都是不言而喻的。

  在面对记者提出的“中国人诺贝尔奖情结”问题时,项目带头人、物理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忠贤院士给出简洁而精炼的回答, “水到渠成,水涨船高。”

  “我们不应该用诺贝尔奖来衡量这个问题,这些成绩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下一代、为年轻的科学家们铺路,不断坚持、安得下心、沉得下去来解决科学问题。”赵忠贤说。

  “当然,我们的项目能够取得成绩,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也不是我们得奖的5个人能完成的。”也许是为了弥补获奖名额限制的遗憾,赵忠贤在记者见面会上特地介绍团队中四位没有被授奖的研究员们以及背后一支庞大的研究团队。

  是荣誉,也是负担

  从2000年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2年中有9次空缺,这个奖项的把关极严,保证高水平的成果足以配上这一奖项。赵忠贤却说,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个人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是每一个物理所人心中的信条。他们还强调,奖励是“意料之外”,“是荣誉也是负担”。“那么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为什么是我们获得了奖项”。

  连续空缺三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强势回归,铁基高温超导研发团队用实力书写了这一历史。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