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人民网】分子穿越为DNA折纸纳米结构研究提供新视角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3-08-28 【字号: 小  中  大   

  8月24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胡钧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院合作,在DNA折纸单分子反应的研究中发现了“分子穿越”现象。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DNA折纸技术结合了生物DNA分子本身严格的互补配对原则和计算机编程技术,成为制造人为可控纳米结构的有效途径。目前,基于DNA折纸技术研究单分子反应和进行相关生物检测,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前沿领域。然而,DNA折纸在界面上的吸附取向原因不明、无法控制,因此当功能化修饰的一面朝向吸附界面时,其功能性分子朝向吸附的界面表面,修饰面难以顺利完成既定功能,这将限制DNA纳米机器和器件的实际应用。

  在研究员胡钧的指导下,博士生吴娜等在研究DNA折纸上生物素与亲和素的单分子识别反应动力学过程时发现,单链DNA分子可以“穿越”DNA折纸,与折纸另一端的分子发生反应。研究人员猜测:两维DNA折纸呈现纳米网格结构,网格的孔洞呈现规则而有序的排列。分子模拟与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这些 “纳米孔”的孔径约在1至3纳米间,尺度合适的单链DNA分子可穿过“纳米孔”。通过巧妙的图案化设计和单分子识别反应的实时原位检测,研究人员发现一定长度的单链DNA的确可通过“纳米孔”穿梭到折纸的另外一面,且在一定范围内,其长度对分子识别反应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长度越长反应越快。

  专家认为,“分子穿越”现象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功能性分子能够通过此“纳米孔”,从折纸的一面穿梭到另外一面,就可改善由于DNA折纸吸附取向所造成的问题。这将为DNA折纸纳米结构构建提供新视角,并为有关实验现象提供新的诠释依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