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中科院专家: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防范形势严峻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周迪迪 发布时间:2013-04-24 【字号: 小  中  大   

4月24日,四川芦山地震灾区龙门乡,奶奶正在为自己的孙女扎头发,坐在后面的则是孩子的外公外婆。中新社发 张浩 摄
4月24日,四川芦山地震灾区雨中放晴,一名村民将她破损家中的发霉谷子拿出来晒。中新社发 张浩 摄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24日在成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规模、密度和分布范围远小于汶川地震,但次生山地灾害的防范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相对于汶川地震,此次四川芦山地震中,次生山地灾害呈现出新的问题。邓伟说,“由于受两次地震叠加影响,地震灾区山体松动,崩塌的迹象还未明显表现出来,次生灾害的发生更具隐患性,此次地震后余震频繁,再加上当地降雨丰富,给次生灾害的防范带来更大难度。”
据中科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芦山7.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为汶川地震的3%左右,芦山地震对地表扰动破坏程度远小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最大烈度为IX度,VII度及以上烈度区面积约为4000平方公里,约为汶川地震的1/30。但由于芦山地震发生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区地势陡峻,地质条件脆弱,震前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高危险区。在此次强震激发下,会产生大量的崩塌、滑坡、滚石等山地灾害,造成公路堵断,对救援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次生灾害包括崩塌、泥石流等,其带来的灾害往往是致命的。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韦方强说,汶川地震的遇难人数多,其中次生灾害是重要因素。“而次生灾害中,崩塌、滚石是最难防范的”。
对于此次震后次生灾害的防范,邓伟表示要对灾害点进行数据跟踪,发现情况后要提前预警,或进行提前避让,以减少人员的伤害。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