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 万宝年:“人造太阳”进展顺利 等离子体研究将有较大进展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操秀英 发布时间:2010-03-04 【字号: 小  中  大   

“我们的工作已经由工程建设进入基础研究阶段,目前一切进展顺利,研究进程比预期得要快。预计近一两年内,我们会在等离子体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万宝年委员3月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2006年9月,中国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首次成功完成放电实验,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目前,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正在EAST上开展研究,为“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装置的运行和开发做前期准备。

万宝年表示,“人造太阳”计划的最终目标是模拟太阳发生核聚变反应的实验堆,而核聚变的原料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其温度可达几千万度甚至上亿度。高温等离子体非常“不听话”,容易“乱跑”,需要对高温等离子体行为开展研究,以便能够控制它。比如说,“人造太阳”要求等离子体的持续放电时间达到3000秒,而要实现这个数据,需要解决很多科学和技术难题。“要提高这些参数,需要一定的外部手段如加热装置、诊断系统、控制系统等来辅助完成。目前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

他所说的“较大进展”是指在等离子体的参数如温度、密度、持续放电时间上取得突破。“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将等离子参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万宝年表示,等离子参数的提高,意味着“人造太阳”计划的物理平台将会有很大改善,以便进行一些与其更密切相关的研究。

他还透露,由中国、欧盟、俄罗斯等7方参与的“人造太阳”计划预计8—10年后将完成基本工程建设,投入实验研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