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薄膜是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之间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稳定的化学结构和可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催化、能源、气体分离、生物医药、化学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制备高质量大面积二维MOF薄膜仍存在挑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陈建毅、刘云圻利用配位化学反应,制备出高质量二维有机框架材料薄膜。在前期的工作中(Mater. Chem. Front. 2020, 4, 243),研究人员以六羟基苯并菲(exahydroxytriphenylene,HHTP)为分子构筑基元,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通过固-固反应,在铜箔表面上生长了Cu3(HHTP)2 MOF薄膜。
近日,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电荷诱导机制,并利用电化学法在单晶铜表面上制备了大面积均匀的Cu3(HHTP)2、Cu3(BTPA)2、Cu2(MTCP)和Cu3(TBTC)2 MOF薄膜。该方法通过施加外电压使配体离子向阳极迁移并与解离出的Cu2+发生配位反应。经过低电压诱导成核及外延生长后,高质量的MOF薄膜可以直接沉积到铜阳极表面上。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转移技术实现了MOF薄膜从铜箔表面向任意衬底转移。该薄膜具有高的晶体质量,电导可以达到0.087 S cm-1,相比于文献报道提高了三个数量级。
博士生刘友星为论文第一作者,陈建毅、刘云圻为论文通讯作者。相关成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21, 60(6), 2887-2891)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功能导向的原子制造前沿科学问题”的支持。
电化学制备大面积二维Cu3(HHTP)2 MOF薄膜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