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实验室研究员梁晓燕课题组在基于钛宝石啁啾脉冲放大器(CPA)结构的低重频双光束相干组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为相干组束技术在超强超短激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指导。相关成果发表在[Optics Letters 44, 17, 4379 (2019)]。
近年来,超强超短激光技术取得快速发展,单路超强超短激光的输出峰值功率已从数太瓦(1012W)提升到10拍瓦(1015W)。拍瓦级的超强超短激光可以在焦点处产生强度高达1022W/cm2的光场,在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然而,单路超强超短激光的输出能力受到光学元器件口径和损伤阈值的限制。科学家们提出采用并行口径相干组束的方法,用于产生更高强度的超强超短激光输出。
该课题组展开了基于钛宝石放大器的双光束CPA相干组束实验。实验光路如图1所示,该实验中主激光的重复频率为1Hz。在该实验中,引入一束连续激光作为参考激光,用于主光路光束间相位抖动的测量。最终,该实验获得了90%的组束效率,远场光斑如图2所示。该实验研究了参考光用于低重频相干组束相位抖动的方法和钛宝石放大器对于相干组束的影响,证明了基于钛宝石放大器,重复频率较低的CPA激光器相干组束的可行性,该结果对于相干组束技术在超强超短激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的支持。
图1 实验光路图
图2 (a) 双光束非相干叠加时的远场光斑图 (b) 双光束相干叠加时的远场光斑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