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2016年第7期《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专题,用9篇文章介绍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及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项目规划及进展情况。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为该专题撰写序言。
白春礼在序言中指出,在新一轮的脑科学竞争中,中科院已率先布局。2014年成立了“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为推动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2015年卓越中心扩容为“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同时先导专项更名为“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希望通过两个前沿学科的相互借鉴和融合,赋予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新的内涵和发展动力。中国的脑计划经过不断反复研讨,确定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体现我国特色和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一体两翼”的研究布局,即以研究脑认知的神经机制为“主体”,研发脑重大疾病诊治新手段和脑机智能新技术为“两翼”,以期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突破。中科院将继续发挥先发优势,汇集顶尖人才,开展高水平研究,推动中国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在世界科研前沿占重要的一席之地。
专题中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概述》一文系统介绍了两个重要的前沿科技领域——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技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科学界涌现的新趋势,概括性地总结了国际脑科学和智能技术领域的总体进展,指出了未来15年的发展趋势和有望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我国在这两领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文章指出,脑科学研究对大脑认知神经原理的认识,提升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和脑重大疾病的诊治水平,也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了重要依据。
《类脑智能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一文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许多重要进展反映了一个趋势——来自脑科学的启发,即使是局部的借鉴都能够有效地提升现有人工智能模型与系统的智能水平。然而,想要真正逼近乃至超越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还需要对脑信息处理机制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借鉴。类脑智能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借鉴脑神经结构及信息处理机制,实现机制类脑、行为类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文章从受脑启发的新一代人工神经网络、基于记忆、注意和推理的认知功能模型、基于生物脉冲神经网络的多脑区协同认知计算模型等角度,结合研究团队在类脑智能领域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类脑智能的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类脑计算芯片与类脑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与思考》一文分析了类脑器件与计算系统中的类脑芯片和类脑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重点探讨了类脑芯片在模拟人脑神经元模型和认知计算方面,以及类脑机器人在感知控制和智能生长方面的研究内容。文章指出,未来研究在仿人运动模型、类人神经运动控制、人机协同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方面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第7期《中国科学院院刊》封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