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东北地理所泥炭地中黑碳沉积记录研究获进展
  文章来源: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10-13 【字号: 小  中  大   

  黑碳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并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在大气环境中,黑碳不仅仅可以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而且可以作为载体影响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传输。相关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黑碳的产生量逐渐增加。大气中的黑碳最终将通过干湿沉降而沉降到土壤中,并可以保存上千年。泥炭地具有厌氧环境和连续沉积的特点,是一类可以很好的保存并反演出历史时期黑碳沉积通量的载体,适合用于研究历史时期黑碳沉积通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黑碳沉积通量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选择三江平原典型的泥炭剖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210Pb测年技术,对三江平原近150年来黑碳的沉积通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50年来三江平原的黑碳沉积通量处于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20世纪初和20世纪60年代,因为三江平原大规模的开荒活动,使得这两个时期的黑碳的沉积通量出现短暂的峰值。通过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人为因素产生的黑碳逐步成为了三江平原地区黑碳的主要来源。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412712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No. 2012CB956100)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联合资助 (No. KZZD-EW-TZ-07)。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上。

  论文信息:Gao, C., Lin, Q., Zhang, S., He, J., Lu, X., & Wang, G. (2014).Historical trends of atmospheric black carbon on Sanjiang Plain as reconstructed from a 150-year peat record. Scientific reports, 4.

 

东北地理所泥炭地中黑碳沉积记录研究获进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