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新疆生态所在东天山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中获进展
  文章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5-29 【字号: 小  中  大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占世界镍资源量的60%,铜储量的5.5%,是镍金属的主要来源。新疆东天山(哈密地区)赋存多个重要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由西往东出露黄山、黄山东、黄山南、香山、葫芦、图拉尔根等矿床,黄山和黄山东矿床是东天山最大的两个铜镍矿床。岩浆矿床往往伴生铂族元素(PGE),东天山铜镍矿床的PGE具有显著亏损的特征,其产出背景也不同于全球典型铜镍矿床位于克拉通的背景。因此,该类矿床成岩过程、PGE亏损原因、硫化物聚集的方式等受到广大岩石学家和矿床学家的关注。随着采矿工作的进行,东天山多个铜镍矿床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深边部找矿突破迫在眉睫。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中心毛亚晶博士在导师秦克章研究员的指导下,选择东天山黄山和黄山东两个最大的铜镍矿床进行野外地质关系厘定、矿物共生关系、矿物原位地球化学、全岩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显示:黄山东矿床由四期岩浆侵位形成,铜镍矿的富集与第二、第三和第四期次岩浆有关(如图),并不是前人认为的由一次岩浆作用形成;黄山矿床由三期岩浆作用形成,铜镍矿的富集与第三期次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黄山东和黄山铜镍矿床的成矿环境为相对开发的岩浆体系,其成矿过程可分为岩浆通道阶段和就地分异阶段。研究得到黄山东和黄山岩体的原始岩浆含MgO~14%,低于俄罗斯Noril’sk铜镍铂族元素矿床和云南金宝山铂族元素矿床母岩浆中的MgO含量(~20%),因此,毛亚晶博士等推断PGE残留在地幔中是东天山地区PGE亏损的主要原因。 

  研究还表明,东天山铜镍矿形成于岩浆通道体系,岩浆通道产状变化部位、局部膨大部位是有利的找矿靶区。 

  黄山东和黄山铜镍矿成矿模型的建立为明确下一步找矿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在国际岩石学杂志Lithos和矿床学杂志Mineralium Deposita上发表。

    文章链接:1 2

东天山黄山东铜镍矿床成矿模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