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南京古生物所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及环境研究获进展
  文章来源:南京地古所 发布时间:2013-08-15 【字号: 小  中  大   

  二叠纪晚期(乐平世)是地质历史最为关键的时段之一,当时经历了前乐平世和二叠纪最末期两次生物灭绝事件,与此相伴生的地球环境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以往研究已经表明大灭绝期间伴生有剧烈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变化,并且这种大规模同位素变化一直在整个早三叠世持续。然而,从二叠纪末到三叠纪早期碳同位素频繁变化的规律是否在二叠纪晚期就已经开始长期以来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研究员等通过华南和伊朗等地的一系列贯穿整个乐平统的剖面的详细研究,表明二叠纪晚期的碳同位素变化在瓜达鲁普世末期、吴家坪期晚期以及二叠纪最末期均有记录,但只有二叠纪最末期的碳同位素变化在时间上分布稳定,而瓜达鲁普世末期和长兴期/吴家坪期之交的大规模同位素变化在时空上有较大变化,因此,其解释需要重新考虑。这些同位素地球化学变化为特提斯大区的高精度对比和当时地表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刊物《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论文链接 

 

华南部分乐平世剖面碳同位素曲线

 

伊朗部分乐平世剖面碳同位素曲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