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成都山地所发明促进高山栎类植物萌生更新的人工调控技术
  文章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7-19 【字号: 小  中  大   

日前,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发明一种促进高山栎类植物萌生更新的人工调控技术,能有效平衡高山栎林伐木更新与当地居民伐木取薪的用量关系,解决林区人地矛盾,同时兼顾生态、社会两方面利益。

高山栎林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的滇西北、川西和藏东南地区,尤以金沙江流域中下游的高山峡谷地区为集中。高山栎类植物依靠自身特有的抗寒耐旱的形态特征,成为横断山地区森林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对该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对金沙江、岷江、澜沧江、怒江及雅鲁藏布江等江河源头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作为当地农牧民薪材的主要来源,长期持续的砍伐利用已逐步从中低海拔向高海拔区域转移,导致高山栎自我补偿调节能力下降,使高山栎灌丛向矮灌丛逆行演替而退化,引起高山栎林生态功能的下降,日益成为当前横断山区森林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朱万泽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促进高山栎类植物萌生更新的人工调控技术,对高山栎林实施控制性间伐,用以在高山栎林培育管理中实现兼顾维持高山栎林可持续更新能力与满足当地农牧民生活能源需求的双重目的。同时将影响高山栎类植物萌生更新的主要因素控制在量化指标范围内,以促进高山栎林萌生更新并控制其更新方向。

通过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折多山东坡的实施效果表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技术通过控制性间伐既提高了灌丛生物生产力和薪材产量,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能源需求,又有效增强了高山栎灌丛的萌生更新能力,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发挥了森林生态功能,有利于高山栎群落的更新与稳定,促进横断山区高山栎灌丛的可持续发展,特别适宜于指导山区农牧民实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