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寒旱所防沙堤流场风洞实验模拟研究取得新成果
  文章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09-27 【字号: 小  中  大   

防沙工程的发展与流动性沙漠区的工农业发展、交通和民用建筑设施以及文化遗址保护等密不可分。防沙堤在风沙防护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阻沙措施是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阻滞拦截过境风沙流。防沙堤多位于防护体系的阻沙带,具有阻挡为主、导阻兼顾的防护作用。研究表明,布设合理的防沙堤能局部改变风向并控制风沙活动,充分发挥输导功能。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对不同形状、不同倾角和不同高度防沙堤的流场结构进行风洞模拟实验,对不同类型防沙堤的防护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防沙堤强烈地影响了周围的气流流动特性,根据不同流场特征将其划分为5个典型区域:迎风坡脚低速区、遇阻抬升区、集流加速区、减速沉降区和消散恢复区,其中迎风坡脚低速区和背风侧减速沉降区能有效降低风速、阻滞风沙流。②梯形较三角形防沙堤形成的迎风坡脚低速区范围更大,而三角形较梯形防沙堤形成的有效防护距离更大。③三角形防沙堤的防护范围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三角形防沙堤形成的有效防护距离随迎风坡倾角的增加而增大;迎风坡脚低速区范围随倾角增大而减小。④倾角40°的三角形防沙堤模型在各组风速下均形成最大的有效防护距离。⑤防沙堤背风侧的有效防护距离与沙堤高度呈正相关。
本研究为防沙堤合理科学地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研究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30741)、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创新项目(KZCX-YW-329)、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9G020-A)共同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沙漠》。
防沙堤周围的典型流动区域(A:迎风坡脚低速区;B:遇阻抬升区;C:集流加速区;D:减速沉降区;E:消散恢复区)
不同形状沙堤流场图
不同高度沙堤流场图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