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新疆生地所2011年发现新疆7种鸟类活动新纪录
  文章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12-20 【字号: 小  中  大   

12月19日,从“新疆天山北部荒漠物种资源监测”研究小组获悉,2011年新疆鸟类研究硕果累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与志愿者共同发现一些鸟类活动的新纪录,包括彩鹮、白枕鹤、日本松雀鹰、高山旋木雀、灰喜雀、冕柳莺、灰头鹀等。这些发现再次丰富了马鸣研究员于年初出版的《新疆鸟类分布名录,该书完整记录了新疆鸟类453种又143个亚种。

据马鸣介绍,一些鸟类的发现具有偶然性,如彩鹮和白枕鹤是业余观鸟者拍摄到的。彩鹮在我国数量较少,以前未曾发现在新疆分布。彩鹮是在喀什边境地区发现,很有可能来自邻国。白枕鹤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这次混杂在灰鹤群中进入新疆,也属偶然。

此外,观察手段的改进也是增加一些鸟类活动纪录的原因。科研工作者目前不需要使用猎枪采集标本,仅利用高倍望远镜和长焦相机便可准确记录物种。如高山旋木雀,过去鸟类学家一直在苦苦寻找这个物种,但该物种因为诡秘而无法获其行踪。还有一些物种得以纪录,主要源于“东扩”或“西扩”之倾向,也可能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迁徙路线改变所致,如冕柳莺和灰头鹀等。个别外来物种入侵新疆,与人类的不断开发和破坏环境有关。更有一些人胡乱放生,将一些市场上购买的外来物种放生,污染了当地的生物遗传多样性,如灰喜鹊、八哥等就是这样一类外来物种,其适应性比较强。它们的出现很可能会对中亚现有的土著种类构成威胁。

据悉,“新疆天山北部荒漠物种资源监测”研究小组成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天山北部荒漠物种资源监测”的资助下,2011年累计野外观测长达190多天,行程37,530公里,足迹遍布昆仑山、阿尔金山、罗布泊、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流域、天山、卡拉麦里山、北塔山、别珍套山、阿拉套山、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完成样线调查872条次,涉及物种140多种,物种观测原始数据超过13,600条。其中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哺乳动物约12~15种,如大砂鼠、跳鼠、草兔、赤狐、狼、鹅喉羚等。鸟类记录约160种。观测两栖爬行类约11~14种,如新疆蟾蜍、湖蛙、西域沙虎、灰弯脚虎、快步麻蜥、奇台沙蜥、红沙蟒、花条蛇等。定点观察荒漠植物40余种(短命植物占80%左右),积累了大量观测数据和照片。另外,测量动物标本40余号,测量野鸟巢、鸟卵或幼鸟30多个。发现新疆新纪录6~8种。发表研究报告10余篇,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专著2部。

灰头鹀 丁进清摄

白枕鹤 黄亚慧摄

高山旋木雀 丁进清摄

研究小组成员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阿尔金山上连续考察三个月之久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