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广州地化所揭示藏北可可西里地区晚三叠世
英安岩-高镁安山岩组合及其构造意义
  文章来源: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11-28 【字号: 小  中  大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地块包含了世界上最大面积的三叠纪地层,但该巨量沉积地层形成的构造背景一直以来存在争议,有陆内裂谷、弧后盆地、前陆盆地和残留洋盆的争论。岩浆岩对地质构造背景具有制约作用,但已报道的松潘-甘孜地块三叠纪岩浆岩主要为出露于其东部的三叠纪花岗岩,而很少有火山岩的报道。

最近,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强等报道了位于松潘-甘孜地块中西部的可可西里北部地区~ 210 Ma的英安岩-高镁安山岩组合。这些岩石为钙碱性且富钠,安山岩相似于日本新生代岛弧中的赞岐岩,英安岩与环太平洋新生代岛弧中的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类似。研究表明,可可西里晚三叠世英安岩由向北俯冲的松潘-甘孜洋盆的沉积物熔融形成,而赞岐岩可能由沉积物熔体和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形成。综合藏北三叠纪的构造-岩浆岩的资料,王强等认为可可西里晚三叠世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前弧环境中,而松潘-甘孜洋盆南北向双向俯冲可能导致了该洋盆在晚三叠世逐渐关闭,松潘-甘孜地块三叠纪巨厚地层可能形成于残留洋盆环境。

该成果发表于Lithos上(Wang et al., Lithos, 2011, 126:54-67)。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