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寒旱所复杂风况条件下戈壁输沙量变化规律研究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06-29 【字号: 小  中  大   

风蚀、搬运和堆积是3种基本床面过程。下垫面性质、风况及沙源在床面蚀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输沙量是衡量区域风沙强度的一个重要指征,也是评价风沙危害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但野外观测很难获得精确的输沙量,多通过风资料来进行区域输沙势的估算及风沙危害程度的评估。目前,Fryberger的输沙势公式被广泛地应用于风沙地貌及风沙工程的研究中。但如何通过戈壁输沙势的定量研究获得复杂风况下的输沙量变化规律一直是风沙地貌探讨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目前野外观测输沙量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难以获取精确及长序列的输沙资料。有关戈壁输沙量的观测与理论输沙势的定量关系,尤其是律定复杂风况下风沙运动规律的研究较少。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复杂风况条件下戈壁输沙量变化规律研究中取得进展。科研人员以莫高窟顶戈壁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窟顶沙砾质戈壁的不同部位按一定间距埋设积沙桶的方法进行输沙量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窟顶戈壁输沙势为129VU,窟顶北侧的总输沙量约905 kg•m-1左右。其中,偏东风输沙量达500 kg•m-1,偏西风输沙量达320 kg•m-1。当风速大于11 m•s-1时,戈壁风沙发生长距离的输送,偏西风可将265 kg•m-1的沙量输送到窟区,偏东风可将410 kg•m-1的沙量吹回到鸣沙山。根据本区偏东风强盛且偏东风戈壁输沙量大于偏西风输沙量的特点,科研人员提出了以固为主,输导结合的莫高窟风沙防治的主导思路,认为在窟顶构建一个既能阻截沙物质,又能对阻截的沙物质进行输导的人工戈壁床面是切实可行的。

本研究项目受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22)及敦煌研究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200911)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沙漠》(2011,31(3))。

莫高窟顶戈壁输沙势

不同风速段偏西风及偏东风的戈壁输沙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