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古脊椎所研究员报道祁连双列齿兽新材料
  文章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9-12-23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研究员及其同事最近报道了祁连双列齿兽的一件新材料,这是目前已知最原始也是最早的异齿兽类。文章发表于英国的《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Proc. R. Soc. B doi:10.1098/rspb.2009.0883),最近还被12月17日出版的《自然》的“研究拔萃”栏目报道。

异齿兽类(anomodonts)是二叠、三叠纪广泛分布的下孔类(似哺乳爬行动物),也是当时最繁盛的四足动物。后期的异齿兽类,也就是二齿兽类,是典型的植食型动物,有角质喙以及两个大的“犬齿”。已知的异齿兽类都有比较典型的特征,与别的原始兽孔类有较大差异,研究者对此类动物的起源还不甚了解。 

祁连双列齿兽是1997年由古脊椎所李锦玲以及地科院程政武两位先生命名,化石材料包括一头骨后半部以及不完整下颌。当时受材料所限被归入始巨鳄类。由于发现了新材料,发现双列齿兽具有短的吻部、上升的颧弓等特征,这些都表明双列齿兽属于异齿兽类(图);双列齿兽还保留了许多原始的下孔类特征,例如分化的齿系,犁骨、腭骨保留牙齿(图)。这个材料提供了异齿兽早期演化的信息,有利于解开其起源之谜;它的发现支持异齿兽类起源于劳亚大陆而不是以前认为的冈瓦纳大陆。本项研究也表明南非的Patranomodon并不如以前认为的那么原始。

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资助,前期研究得到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参与研究的还有南非Witwatersrand大学的Bruce Rubidge以及古脊椎所的李锦玲。 

祁连双列齿兽头颅腹视图 

 祁连双列齿兽头颅侧视图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