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我国极地科研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1-08-24 【字号: 小  中  大   

    国家南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研讨会在中国科大举行
    8月14日至16日,国家南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学术研讨会上在中国科大举行。来自全国17个研究院所和高等学校的40多位学者专家参加了会议。国家极地办主任曲探宙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科大副校长范维澄到会致辞祝贺。
    会议总结了“九五”南极科技攻关在海洋、地质、磷虾资源、空间物理和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极地尤其是南极的气候、环境变化对地球和人类影响极大,极地研究已成为当代国际上极为活跃的领域。我国开展极地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环流、生物及碳循环、高层大气物理、大气科学、生物、冰川、地质和南极对全球变化集成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令国际瞩目的科研成果。其中,对南大洋普里兹湾的物理海洋学状况、水文学过程及地层水特征研究,使我国成为该海区的主要研究国家之一;在西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物理海洋学研究中,我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基本解决了“东海盆”和“中心海盆”地层水的来源这一长期争论的科学问题;对南极现代大气和高空大气开展的综合观测研究,在南极海冰与ENSO的联系、高纬电离层特征、极隙区纬度电离层漂移特性及其与行星际磁场的关系、激光特性等问题上取得突破,其成果揭示了南极现代大气和高空大气对全球变化的研究,为建立南极系统对全球变化影响的饿评估模型提供了基础资料。中国科大孙立广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应用多学科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长城站附近湖泊的沉积序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首次提出了在沉积层中识别企鹅粪的标型元素组合方法法,首次恢复了过去3000年来南极阿德雷岛企鹅种群数量变化与环境变化相联系,首创了研究企鹅历史的科学考古方法。其成果被收录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上,被誉为表达了“中国科学家对南极的新认识”,成为该杂志首次刊发的中国极地研究成果。
    历经三个五年计划的我国极地考察科研工作在众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国家将投入8.7亿进行极地研究,为确保我国在这一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提供两倍于前三个五年计划的经费保证。曲探宙主任和陈立奇名誉主任高度评价了我校极地环境研究室所取得的进展,鼓励科大成为“中国极地科学家的摇篮”,表示要推进“国家极地办和科大共建极地环境教研室”的工作。会议论文摘要汇编39篇中,中国科大有8篇论文入选。
    据在此间出席研讨会的国家“九五”南极研究项目和中国首次北极科考首席科学家陈立奇介绍,"十五"期间,我们将建设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强化对“雪龙”极地考察船的远航和航测能力,通过极地科学这个大舞台,培养一批更年轻的极地科学家,全面提升我国对极地的科考和研究水平,发挥基础,突出重点,争取有一批研究成果进入世界科学前沿,使中国极地研究在高层次上走向世界。
    在肥期间,曲探宙主任一行参观了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明确表示,在投资8.7亿的南极科考能力建设中,将考虑引入火灾防治方面的高新技术。(中国科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